第230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胡骑:这空城计是付费内容!(1/2)
建安十年,五月,冀州黎阳。
自江夏一路北上,铁骑卷起的烟尘几乎未曾落地。周晏引着平南军主力,并赵云、张绣、夏侯惇、于禁、文聘诸将,如同一条疲惫却依旧锋利的铁刃,直插邺城以南的咽喉要地——黎阳。马蹄声、车轮声、甲胄碰撞声混杂,在干燥的春日原野上碾出深深的痕迹。人虽无言,马亦喷着粗重的白气,连日高度行军带来的倦色,刻在每一名士卒被风沙磨砺过的脸庞上。
周晏勒马于黎阳城外的矮坡上,身上那件半旧的都督锦袍下摆沾满了泥点,衣带松垮地系着,他抬手用护腕抹去额角渗出的汗珠,望着不远处那座并不雄伟的土黄色城池,脚跟无意识地在马镫上轻轻磕了磕,透出一股被强行压抑的焦躁。
郭嘉策马靠近,他未着甲胄,只一袭便于骑乘的苍色劲装,外罩素色披风,脸上虽带风尘之色,眼神却清亮如常,不见多少疲态。他顺着周晏的目光望去,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对方耳中:“子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将士们人困马乏,弦绷得太紧易断。邺城已近在咫尺,然胡骑以逸待劳,我等若仓促接战,胜算几何?”
周晏闻言,肩膀几不可察地塌了一下,随即又挺直,他扯了扯嘴角,像是想笑,又没笑出来,空着的手在马鞍上无意识地拍打着:“奉孝,理是这么个理……”他话锋一转,侧过头,视线越过郭嘉,投向如同影子般静立在后方的贾诩,“文和,我这心里憋着火,不想放跑一个胡虏,又不想让儿郎们拿命去填。你可有法子,让我这口气顺下去?”
贾诩驱动坐骑,上前半步,枯瘦的脸上毫无波澜,声音平淡得如同在讨论今日天气:“都督欲全歼胡虏而惜士卒,其志可嘉。匈奴乌桓之流,所长者骑射奔袭,所短者攻坚守城。引其入林,以火攻之,可损其大半。或诱其深入,拉长粮道,于水源投以疫病之毒,困而耗之,待其力竭再击,亦可省力。再不然,疲敌扰敌,虚实相间,围点打援,逐一分食……此皆都督往日惯用之策,择一而行,筹划得当,便可收效。”
周晏听着,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他侧过身,靴尖在马镫上转了半圈,面朝贾诩,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荒谬和戏谑的神情,伸出手指虚点着对方:“文和,你莫要乱讲话啊。我告你诽谤啊。”他猛地扭头看向郭嘉,语气夸张,“奉孝,你听听!他诽谤我啊!我周子宁向来以德服人,何时用过这等……呃,精妙计策?”
郭嘉先是一愣,随即肩膀耸动,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略显沉闷的队伍中显得格外清亮,引得附近一些士卒都侧目看来。他一边笑一边用马鞭指着周晏:“以德服人?哈哈哈……子宁,你这话说出来,怕是江底的‘都督号’都要气得浮上来了!”他笑够了,才抹了抹眼角,正色对周晏道,“不过文和所言,虽不中亦不远矣。眼下我军新至,不明胡虏虚实深浅,贸然决战确非良策。嘉以为,疲敌扰敌,探其根底,最为稳妥。待摸清其习性打法,再行雷霆一击,方是正道。”
周晏脸上的玩笑之色渐渐收敛,他点了点头,刚欲开口,忽见前方一骑斥候如飞而来,马蹄踏起一溜烟尘。
“报——!”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声音急促,“禀都督!西北方向发现乌桓骑兵,人数约八千,打马向黎阳而来!距此已不足五十里!”
空气瞬间一凝。
郭嘉眼中精光骤亮,仿佛嗅到血腥味的猎豹,他抚掌笑道:“好!正愁无处下嘴,这饵料便自己送上门来了!子龙将军!”
赵云白袍银甲,越众而出,抱拳肃立:“末将在!”
“速带你本部轻骑,前出接应,将黎阳周边所有百姓,尽数迁入城内!带不走的屋舍、粮草,一概焚毁!水井,全部掩埋填实!”郭嘉语速快而清晰。
“诺!”赵云领命,毫不拖沓,转身便去点兵。
“张绣将军!”
“末将在!”张绣踏前一步。
“你率本部兵马,偃旗息鼓,绕至这支乌桓骑兵侧后,待其逼近黎阳,寻机切断其与邺城方向的联系!”
“末将领命!”
郭嘉安排方毕,一直沉默的贾诩忽然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让周晏和郭嘉同时感到一丝寒意:“都督,嘉有一计,或可全歼此股胡骑,更可动摇邺城胡虏军心。”
周晏挑眉看去,只见贾诩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似乎有幽光闪过。“文和且说。”
“此计,源于都督昔日谋划,那诸葛孔明亦曾效仿。”贾诩缓缓道,“我等不必焚城。将这黎阳城,让给他们。”
周晏与郭嘉同时一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