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7章 创办军工图自强 汉阳铁龙脊初成

第7章 创办军工图自强 汉阳铁龙脊初成(2/2)

目录

来自德国、比利时的数十名工程师和技术顾问,成为了这片工地的“太上皇”,他们拿着极高的薪水,指挥着懵懂的中国工人,安装着那些复杂的炼焦炉、炼铁高炉、炼钢平炉、轧钢机以及兵工厂的精密机床。

沈富安几乎常驻汉口,调动着惊人的资金流,周旋于各国洋行之间,确保设备和材料的供应。他甚至还从江南制造总局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老师傅前来支援。

工部官员则忙得脚不沾地,协调各方,处理层出不穷的麻烦:工人受伤、物资延误、与地方乡民的冲突……柏凌峰奉命抽调部分兵力,负责厂区及周边治安,弹压可能出现的骚乱,保障建设顺利进行。

何三的锦衣卫也悄然介入,被赋予了双重使命:一则是严密监视洋匠是否尽职、有无刻意技术封锁;二则是作为陛下的耳目,死死盯住工程款项,杜绝任何贪墨行为,在这等国之重器上伸手,柏凌云的命令是格杀勿论。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高昂的成本让户部尚书钱进夜不能寐;洋匠的傲慢与技术封锁让人憋屈;初代中国工匠操作不熟练,事故频发;炼出的第一炉铁水,因为技术不过关,质量低劣,几乎成了废品……

消息传回新京,朝中难免又有窃窃私语,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好高骛远之举。就连后宫之中,也有所耳闻。一日,林才人侍奉笔墨时,见皇帝眉宇间略带疲惫,便轻声劝慰,言及民间虽暂有不解,然功在千秋。柏凌云闻言,略感宽慰,对她之明理颇为赞许。

柏凌云顶住了所有压力。他不断下旨鼓励,拨发特别经费,甚至亲自批示处理技术难题的奏报。他知道,这是必经的阵痛。

终于,在经过近一年近乎煎熬的奋斗后,汉阳铁厂那巨大的高炉,迎来了点火的日子。

柏凌云虽未亲临,但派出了以文履谦为首的钦差大臣。在那一片焦灼和期待的目光注视下,通红的铁水终于如同咆哮的巨龙,从出铁口汹涌而出,映红了整个车间,也映红了现场所有中国官员、工匠那激动而又充满自豪的脸庞!

几乎同时,汉阳兵工厂的第一批利用自产钢材、在洋匠指导下仿制的德式步枪(帝国定名为“启元式”步枪),也成功下线。虽然质量尚不及原厂,但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

捷报传至新京,柏凌云在御书房内,拿着那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报喜奏折,久久不语。他走到窗前,望向北方,仿佛能看到那汉江之畔熊熊燃烧的炉火。

他对身旁的柏凌川及几位重臣轻声道:“尔等听见了吗?这是帝国脊梁正在成型的声音。终有一日,朕的战舰、朕的大炮,都将由帝国自己的钢铁铸成!”

汉阳的炉火,点燃的不仅仅是铁矿石,更是一个民族工业自强的梦想。帝国的龙骨,正在这炽热的火焰中,缓缓成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