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倭奴俯首签降表 东亚新秩序初定(2/2)
五、通商条款:日本向帝国全面开放市场,给予帝国最惠国待遇,帝国资本享有在各行业优先投资权。
通牒限日本政府在十日内给予明确答复,若逾期不复或拒绝条件,帝国海陆军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登陆本土,彻底摧毁一切抵抗力量”。
这份通牒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了已是风雨飘摇的日本政府头上。伊藤博文召集内阁紧急会议,会场内一片死寂。主战派如陆军大臣桂太郎等人,面色惨白,虽仍嘴硬叫嚣“玉碎”,但谁都明白,失去了俄国潜在支援,面对已经完全掌控制海权、陆军新胜之威正盛的中华帝国,“玉碎”的结果只能是真正的“国碎”。主和派则哀鸿遍野,认为除了接受条件,已无路可走。天皇睦仁在御前会议上,最终流着泪,默许了接受通牒条件的决定。
十日之期将至,日本政府的回复终于送达釜山。日方表示原则上接受通牒条款,但恳请就赔款数额、军事限制细节等进行“最后磋商”。
柏凌川深知这是日本人的缓兵之计和最后挣扎,他冷笑一声,对柏凌锐道:“不见棺材不落泪。给他们一点最后的‘说服’。”
翌日,帝国水师“龙威”舰的一门305毫米主炮,对着东京湾外一处无人荒岛进行了单发实弹射击。巨大的炮弹划过天际,在荒岛上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爆炸声连东京市区都隐约可闻。这枚炮弹,彻底击碎了日本政府最后一丝幻想。
最终的和约签署仪式,地点被定在了帝国控制下的对马岛。日方代表、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面色灰败,如同赴死般登上了对马岛。在帝国对马岛镇守使马啸川的严密护卫下,在昔日日本窥伺的领土上,如今飘扬着帝国的赤龙旗,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羞辱和威慑。
签署仪式简单而压抑。柏凌川代表中华帝国,小村寿太郎代表日本帝国,在《对马和约》上签字用印。和约内容基本保留了通牒中的核心条款,仅在赔款支付年限上稍作延长。
当仪式结束,小村寿太郎失魂落魄地离去后,柏凌川与专程前来参礼的柏凌锐、徐世昌、马啸川等人并肩站在对马岛的高处,眺望西方隐约可见的日本列岛。
至此,东亚大局定矣。柏凌川长舒一口气。
柏凌锐豪迈地笑道:北熊南猢,皆已俯首。从今往后,这东洋海面,当由我中华帝国说了算!
徐世昌恭敬地说:全赖陛下圣明,柏督前番在朝鲜奠定基业,今日方能成此大功。
马啸川指着脚下的土地感慨道:末将奉旨镇守此岛时,尚需日夜防备倭寇反扑。如今和约既签,此岛终成帝国东疆永固之基!
消息传回新京,自然又是举国欢庆。但皇帝柏凌云在武英殿接受群臣朝贺时,却显得异常冷静。他对着欢腾的臣工们,意味深长地说道:“俄日虽暂平,然列强环伺之心未死。此战之功,在于为我帝国赢得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发展时机。诸卿切不可因胜而骄,需将精力集中于内政革新、工商发展、强军固防之上。唯有国力持续强盛,方能使今日之和约,成为永久之和平。”
随着《对马和约》的签订,战争终于落下帷幕。一个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囊括朝鲜等保护国,影响力辐射整个东亚的新秩序,初步奠定。然而,正如柏凌云所预见的,帝国的征途并未结束,全球范围的更大挑战,已在地平线上隐约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