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章 鼎革军制立五军 远略深谋定三洋

第1章 鼎革军制立五军 远略深谋定三洋(2/2)

目录

柏凌云凝视着他,缓缓道:“尔父世昌公,甲午忠烈,血染黄海,朕每念及此,心甚痛之。然虎父无犬子,闻你在水师学堂刻苦用功,历次考评皆优,于‘海天’舰任副管带期间,勤勉尽职,通晓舰务。今擢升尔为舰管带,望你克绍箕裘,勿堕父志,早日报效国家。”

邓绍忠胸膛起伏,强抑激动,叩首道:“末将邓绍忠,谢陛下隆恩!先父殉国,本为臣节。末将定当恪尽职守,勤习战阵,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誓死扞卫海疆!”殿中诸将皆为之动容。

海军改制方定,武王柏凌岳转向那幅巨大的疆域防务图,语气转为更深沉凝重:“陛下圣谕:水师乃开拓之利器,然疆土之固,尤赖陆师。现今帝国版图辽阔,东西南北疆域万里,旧有防务体系已难应对。近年来,各省驻军虽众,然调度不便,号令难一。遇有大战,须从各处抽调,仓促成军,兵将不相习,指挥不灵便。此前北疆、南征之役,已显此弊。故特旨:于大都督府下,增设五军都督府,分镇四方,厘清责权,专司防务;并编练陆军常备军,专司机动作战,以备不时之需。”

他示意内侍展开诏书,逐一分派:

“前军都督府,都督由南宁公刘永福担任,建衙署于南宁。专责两广、广南、澜沧等南方诸省驻防军务,督练边军,修筑要塞,抚慰土司,镇守帝国南疆门户,防范法属印度支那及南洋方向之潜在威胁。”

“后军都督府,都督由武威侯宋占彪担任,建衙署于北京。专责北海、辽东、新罗等东北诸省军务,整训骑步,巩固江防,监视俄人动向,经营朝鲜半岛,为帝国镇守北疆锁钥,屏障京畿重地。”

“左军都督府,都督由南昌伯赵守诚担任,建衙署于西安。专责陕甘新等西北军务,绥靖回部,巡查边卡,护卫商路,弹压地方,应对俄英来自中亚之渗透,确保帝国西陲安靖,西域通道畅通无阻。”

“右军都督府,都督由桂林伯何雄担任,建衙署于昆明。专责川滇藏、云贵等西南诸省军务,节制土司,勘定界务,屯垦实边,监控英属印度与缅甸动向,经营西藏,拱卫帝国西南屏障。”

“中军都督府,都督由武昌侯邓安邦担任,建衙署于中京。辖中原腹心地带精锐,卫戍京畿,策应四方,督练新军,储备将才,为帝国武力之中坚,随时听调驰援各边。”

五位都督肃然领旨。他们深知,此五军都督府之设,侧重于辖区防务规划、兵员征募、粮饷转运、要塞修筑等战略层面事务,使帝国疆防各有专司,责权分明。

紧接着,武王宣布了陆军常备第一至第四军的主官任命,这些才是真正的机动作战拳头。

“常备第一军军帅由王士珍担任”。

“常备第二军军帅由冯国璋担任”。

“常备第三军军帅由段祺瑞担任”。

“常备第四军军帅由马啸川担任”。

四位军帅肃立听命。此番编练常备军,旨在打造一支完全按德式操典训练、装备精良、兵员精锐,可随时跨区域机动作战的战略拳头力量。各常备军下辖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团和其他工兵、通讯等部队,总兵力达二万人,足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大规模战争。

此时,武王柏凌岳目光扫过武官班列后方几位年轻面孔,补充道:“此外,吴禄贞、张绍曾擢升大都督府参赞,李烈钧调任陆军大学堂战术教官。帝国未来之武功,不仅赖于宿将,亦需尔等少壮锐意进取,悉心钻研现代战法。”

“末将等谨遵王命!”吴禄贞、张绍曾、李烈钧等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这些在军制革新和军校教育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军官,已然进入帝国军事决策的核心视野。

朝会毕,柏凌云独留武王柏凌岳、定王柏凌峰、靖王柏凌锐、海军都督陈璘于养心殿西暖阁议事。阁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凝重气氛。

柏凌云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今日之政令,非为一时之需。水陆新制,乃帝国百年大计。东瀛虽已臣服,然英美列强虎视眈眈,南洋诸岛尚未归心。帝国欲成万世基业,必先固海疆,强武备。”

柏凌岳沉声道:“陛下圣明!陆军整编已毕,四军常备厉兵秣马。南洋诸岛,英荷势力盘踞;太平洋上,美舰游弋不休。臣弟请命,整军经武,以待时变!”

陈璘肃然道:“海军将士日夜操练,新舰陆续入列。老臣愿亲率舰队,巡弋远洋,护我商路,扬我国威!”

“善!”柏凌云目光扫过两位重臣,“今虽四海暂安,然远虑不可不防。尔等回去,悉心整军,加强侦巡。他日若风云突变,朕要的,是雷霆万钧之势!”

“臣等遵旨!”

几天后,在数千里外的琉球那霸军港,“飞霆”舰正缓缓出港。舰桥上,邓绍忠手扶舷栏,紧握父亲留下的望远镜。东方海天相接处,那片蔚蓝之下,既是帝国的未来,也承载着他建功立业的梦想。海风猎猎,吹动赤龙旗,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

而在黄埔造船厂的见习结束后,李垠登上了返回天津的轮船。站在甲板上,他回望渐行渐远的广州城,心中默念:“终有一日,我定要指挥帝国战舰,为陛下巡狩远洋!”这位前朝鲜世子的心,已与帝国的海军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