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3章 西洋裂波铸新刃 三路并进震寰宇

第13章 西洋裂波铸新刃 三路并进震寰宇(1/2)

目录

帝国增兵印度的战略决策,如同在已然波涛汹涌的印度洋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全球。

就在常备第一军庞大的运输船队驶过马六甲海峡,常备第八军的先头部队开始艰难跋涉于滇缅古道之际,又一则震撼性的消息从帝国海军内部传出,并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至新京的武英殿、星洲的大都督府行辕、柏凌峰的加尔各答指挥部,乃至柏林、伦敦的决策层耳中。

为适应帝国力量前出印度洋乃至更远西洋的战略需求,经皇帝柏凌云钦准、海军都督萨镇冰全力推动,帝国海军正式进行重大编制调整:在原有北洋、南洋、东洋三大舰队基础上,新建第四支主力舰队——西洋舰队!

这支舰队的基干,由原南洋舰队抽调部分精锐舰艇,加上旅顺、黄埔造船厂刚刚下水服役的最新锐战舰组成。其核心主力,赫然是两艘刚刚完成海试、被寄予厚望的“镇远”级战列舰首舰“宣武”号与二号舰“广德”号。该级舰标准排水量高达两万八千吨,装备八门双联装四百零六毫米四十五倍径巨炮,航速超过二十三节,无论是火力、防护还是航速,都堪称帝国海军造船工业的巅峰之作,放眼全球,亦是最顶尖的存在。辅以数艘新式轻巡洋舰、驱逐舰和补给舰,西洋舰队从诞生之初,便拥有一支令人不敢小觑的打击力量。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支新舰队的首任提督人选——李准!

这位原“龙渊”号管带,在马六甲海战中表现出色,其后在扫荡南洋残敌、掩护登陆作战中屡立战功,以其果敢稳健的作风和出色的舰队指挥能力,赢得了海军都督萨镇冰的高度赏识和皇帝柏凌云的信任。由他执掌帝国海军这柄新铸的、指向西洋的利剑,可谓众望所归。

任命下达之时,李准正在椰城军港,监督对荷兰残存舰队的清剿收尾工作。接到委任状和调令,这位素来沉稳的海军将领也不禁心潮澎湃。他立刻交接军务,搭乘高速通讯舰北上,前往新京黄埔港,那里,初生的西洋舰队正等待着他的检阅和统帅。

在新京武英殿,皇帝柏凌云对西洋舰队的组建寄予厚望。

“李准是员福将,更是干才。”柏凌云对武王柏凌岳和首辅文履谦说道,“西洋舰队之使命,非仅支援印度战事。其将作为帝国海权西进的先锋,掌控印度洋北部制海权,威慑波斯湾,屏护帝国未来通往中东及更远西方的海上通道!告诉李准,朕予他独断之权,望他莫负朕望,将这‘西洋’二字,打出声威!”

“陛下圣明!”柏凌岳应道,“西洋舰队成军,恰逢其时。第一军跨海远征,正需强大海军屏护。西洋舰队可前出至孟加拉湾,乃至阿拉伯海,彻底切断英国从本土及中东向印度增援和补给的可能,并可伺机炮击印度西海岸英军据点,配合陆上攻势。”

几乎在同时,驻柏林的襄王柏凌川也发回了紧急密电。电文称,德国海军部对帝国新建西洋舰队,尤其是两艘新型战列舰的参数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德皇威廉二世在得知此消息后,于私人场合半开玩笑地表示:“看来我们在远东的盟友,胃口和牙齿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言语之间,警惕与审视之意,已然不加掩饰。

帝国中枢对此心知肚明,与德国的“蜜月期”恐怕即将过去,未来的博弈将更加直接和赤裸。正因如此,加速经略印度洋,建立牢不可破的战略优势,显得愈发紧迫。

在广州黄埔军港,一场简朴而庄重的成军暨出征仪式在码头上举行。两艘如同海上浮城般的“宣武”号与“广德”号巍然屹立,崭新的舰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巨大的炮管斜指苍穹,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严。其余巡洋舰、驱逐舰如众星拱月般排列在侧。

新任西洋舰队提督李准,身着崭新的海军中将礼服,肃立于“宣武”号舰桥之上,从海军都督府特使手中接过西洋舰队的帅旗——一面在赤龙旗基础上,于右下角绣有金色锚链和西方罗盘徽记的特制军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