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4章 铁腕怀柔定天竺 远交近攻谋重洋

第14章 铁腕怀柔定天竺 远交近攻谋重洋(2/2)

目录

八门四百零六毫米巨炮发出震彻海天的怒吼,巨大的水柱在英舰周围冲天而起。经过不到二十分钟的炮战,一艘英舰被重创起火,另一艘见势不妙,释放烟幕试图掩护运输船队撤退。

“想跑?没那么容易!”李准冷笑,“命令驱逐舰支队前出,施放鱼雷!巡洋舰集中火力,打击运输船!”

帝国海军的驱逐舰如群狼般扑上,致命的鱼雷划破湛蓝的海面。几声沉闷的巨响后,两艘大型运输船被击中,迅速倾斜,船上的军用物资和增援部队纷纷落水。残余的英舰和运输船狼狈逃窜,帝国海军再次成功切断了英军的一条重要海上生命线。

就在印度战局按照柏凌峰的“铁腕怀柔”之策稳步推进之际,一封来自新京,标注着“绝密·御前”的加急电文,被送到了柏凌峰与远在星洲的武王柏凌岳案头。几乎同时,坐镇柏林的外交大臣襄王柏凌川,也发回了内容相关的长篇密电。

电文的核心内容,指向了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因欧陆局势剧变和帝国势力迅猛扩张而日益微妙、复杂的关系。

皇帝柏凌云在御前密电中明确指出:德国速胜法国、威压英俄,其霸权野心已暴露无遗。一个过于强大的德意志,不符合帝国的长远利益。此前与德国的“默契”与合作,乃权宜之计。

如今,帝国在南洋、印度洋势如破竹,已初步具备与列强博弈的资本。下一步,对德策略需进行调整,从“有限合作”转向“合作与防范并重”,核心是拖延乃至阻止德国势力过早、过深地介入印度洋及中东事务。

柏凌川的密电则提供了柏林一线的详情:德皇威廉二世及总参谋部,对帝国在印度的迅猛进展和新建西洋舰队表现出“高度关注”,甚至可说是“警惕”。德国特使冯·海因里希近日频繁拜访柏凌川,言辞间除了继续兜售所谓的“全球反英协约”,更隐晦地提出,希望帝国在“适当时机”明确表态,支持德国在欧陆的“新秩序”,并“尊重”德国在未来中东(特指奥斯曼土耳其遗产及波斯湾)的“特殊权益”。作为回报,德国可“默许”帝国在印度及部分南洋地区的行动。

“默许?”星洲行辕内,武王柏凌岳看着电文,嘴角泛起一丝冷意,“我帝国儿郎用鲜血打下的疆土,何时需要他德意志来‘默许’了?”

他立即回电新京与柏林,并抄送加尔各答柏凌峰:“陛下圣断!德国贪得无厌,欲以空口承诺换取帝国对其欧陆霸权及未来中东野心的承认,绝不可应允。然,此刻亦不宜与德公然决裂。臣弟建议:一、凌川在柏林,需与德方虚与委蛇,可表示‘理解’其关切,但就具体承诺,尤其是涉及中东者,须含糊其辞,以‘需陛下圣裁’、‘待印度战事平息后再议’等借口拖延。二、加速印度战事!必须以最快速度,造成印度大部已为我帝国实际控制之既成事实,让德国人无隙可乘。三、西洋舰队及未来印度洋防务,需立即着手规划,目标不仅是屏护印度,更要前出至亚丁湾,威慑波斯湾,绝不容德国势力轻易东渐!”

柏凌峰在加尔各答接到电文,深以为然。他召来何雄、王士珍、邓安邦等将领,指着沙盘上阿拉哈巴德的方向,目光锐利如刀:

“诸位,陛下与中枢已下定最后决心!印度之战,不能再拖!阿拉哈巴德之英印军主力,必须予以歼灭!此战,不仅要打垮英夷在印度东部的最后脊梁,更要打给柏林那些心怀叵测的日耳曼人看看!让他们知道,这印度洋的天,已然变色!帝国,没有兴趣,也不会接受任何外来势力对此地指手画脚!”

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最终决战指令:

“以何雄第四军为左翼,王士珍第五军为右翼,邓安邦第一军为中坚主力及总预备队!三军合围阿拉哈巴德!限尔等半月之内,解决战斗!马啸川第八军,加速向主战场靠拢,并严密监视西北方向可能之异动!”

“此战,帝国不仅要赢,更要赢得干脆利落,赢到让所有旁观者胆寒!”

命令传出,集结在恒河中游的帝国三大主力军,如同三头被解开枷锁的洪荒巨兽,发出了震天的咆哮。无数的士兵、战马、火炮、车辆,开始向着阿拉哈巴德方向滚滚涌动,战争的阴云再次密布于恒河上空,一场决定印度命运,乃至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决战,一触即发。

而在遥远的西洋,李准指挥的舰队,依旧不知疲倦地巡弋在通往印度的航线上,用冰冷的炮口,无声地宣告着这片古老海域新秩序的降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