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陆同盟潜成形 东西易鼎动四方(2/2)
面对如此诱人却又风险巨大的条件,帝国高层再次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皇帝柏凌云乾坤独断:
德人之计,朕岂不知?然太平洋诸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乃帝国未来东出大洋、屏护本土、乃至经略南洋之关键链条,实乃千年基业所需。若失此机,恐难再得。他目光扫过众臣,语气转为沉稳,然,帝国国体尊贵,岂能任由德人驱策?对俄开战,事关国运,需慎之又慎。
陛下,襄王柏凌川自柏林发来密电建议,德人焦灼,急于求成。我可承诺在其对俄作战时,于远东保持强大军事压力,并可允诺在完成必要准备后,于一年之内,择机正式对俄罗斯帝国宣战。以此明确时间表,换取其即刻移交太平洋殖民地及所有技术。此一年之期,既显我之诚意,解德人燃眉之急,亦为我帝国调兵遣将、储备物资、稳定南洋、天竺留出充足时间。
此议得到柏凌岳等军方代表支持。文履谦虽仍有顾虑,但见皇帝意决,且有一年缓冲,亦不再强谏。
经过一番更为艰苦的讨价还价,启元十六年六月,一份名为《新京密约》的协议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签署。协议明确规定:
一、德属太平洋所有殖民地(包括德属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瑙鲁、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及德属萨摩亚),即刻起由中华帝国实行“军事托管”,并在对俄战争爆发后,由德国正式签署法律文件,无条件割让予中华帝国。
二、中华帝国承诺,在签署密约后一年内,正式对俄罗斯帝国宣战,并在远东地区发动旨在牵制并消耗俄军主力的攻势。
三、德意志帝国承认并支持中华帝国在未来对英联邦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主权要求,以及在印度洋区域,对英、法等国控制的诸如科科斯群岛、查戈斯群岛、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的领土主张。德国承诺,在欧洲战场及外交场合,将对帝国的上述行动给予政治和外交上的必要支持,并分享相关地区的情报。
四、德国承诺,其活跃于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的袭击舰、潜艇,在战时将尽可能与帝国海军进行情报共享与有限度的战术配合,共同打击协约国在该地区的海上交通线。
五、德国需在三个月内启动向帝国移交太平洋殖民地的程序,并向帝国提供其对俄、对英法之军事情报,以及包括潜艇设计、远程轰炸机、重炮及无线电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军事技术图纸和关键设备。双方技术合作进一步深化。
六、此密约内容严格保密,不得对外公布,两国不建立正式军事同盟,但构成针对协约国的事实上的战略协作关系。
《新京密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华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形成。威廉二世以暂时无法掌控的海外岛屿换取了东方强权直接参战的明确承诺,更意图将帝国的兵锋彻底引向整个亚太及印度洋地区,从而极大分散英法的力量和注意力,为欧洲战场的决胜创造决定性条件。
而柏凌云则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不仅兵不血刃地获取了梦寐以求的西太平洋广阔战略空间和支点,更赢得了德国对其未来横扫南太平洋与印度洋野心的“默许”与支持,为帝国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全球霸业蓝图。
这份密约,将帝国的命运更深地与世界棋局捆绑在一起。大陆同盟的阴影,因这份包含具体宣战时间表及广阔势力范围划分的密约,而变得更加实质化和具有攻击性。帝国的战争机器,在消化南疆的同时,也开始悄然转向北方广袤而寒冷的西伯利亚,其目光,则已投向更南方的大陆与浩瀚的印度洋。
世界的命运,再次来到了一个充满硝烟与未知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