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线并举布天罗 寒训砺兵待北征(2/2)
宋占彪神色沉稳,他麾下的第二军亦是百战精锐:“王爷,接收岛屿,关键在于初期控制与后续巩固。我第二军可抽调精锐步兵团,配属给东洋海军,作为首批登陆力量。但后续各岛守备,若全靠野战军,则兵力过于分散。确需如邓军帅所言,组建专职的海军陆战部队,并征召当地可靠土人组建辅助部队。”
赵守诚补充道:“第三军可负责后方战略支撑,并保障通往澳洲方向的航线安全,同时加紧进行两栖作战训练,为攻略澳新做准备。”
柏凌锐综合了各方意见,决断道:“好!接收事宜,以东洋海军为主体,宋军帅的第二军提供首批陆战兵力支持,并负责接收后的地面防御巩固,直至海军陆战旅建成接防。赵军帅的第三军,继续整训,专注澳新方向。新调来的第一军邓安邦部,作为总预备队,同时适应热带海洋环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转为凝重:“接收过程,绝非简单的和平交接。德人虽已同意移交,但其在当地尚有驻军、行政人员及部分德裔居民,态度不明。更要警惕的是美、日等国的动向。美国太平洋舰队近来活动频繁,其对帝国势力深入太平洋腹地必然心存忌惮,甚至可能暗中阻挠。日本虽已臣服,但其民间复仇情绪未消,需防其残余势力趁火打劫。何三大人麾下的锦衣卫,已加紧对相关区域的情报渗透。”
他看向负责外交与商务的官员:“外交部会向相关国家发出照会,声明帝国接收德属岛屿的合法性与和平目的。商务部门则要跟进,评估各岛资源(如磷矿、椰子、潜在的战略位置价值),并规划未来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港口、机场、电报站的修建,必须立即着手!我们要的不仅是主权,更是实实在在的控制力和军事价值。”
而在帝国新近征服的广袤印度次大陆,天竺总督府所在地德里,定王柏凌峰同样在总督府(原英印总督府)内召开军事会议。与会者包括第四军军帅何雄、第五军军帅王士珍,以及西洋舰队提督李准(通过电报联络),还有总督府下属负责政务、财政的官员。
“陛下谕令,天竺需尽快安定,并为帝国西进印度洋、北上策应俄罗斯战事提供支撑。”柏凌峰指着巨大的天竺及印度洋地图,“当前要务,乃是彻底肃清残敌,巩固统治,并支援西洋舰队控制印度洋。”
何雄汇报了陆上情况:“总督大人,目前帝国已基本控制德里、加尔各答、巴特那、坎普尔、斋普尔、阿拉哈巴德、木尔坦、那格浦尔等主要城市和詹谢普尔的钢铁基地,以及兰契、辛格布姆等煤炭铁矿资源地,锡兰岛也已归附。第四军和第五军主力正分区域清剿零星抵抗,并着手以帝国军官为基础,征召天竺人筹备组建十五个师的驻防军,以分担守备任务,未来可逐步替换出帝国常备军用于机动作战。”
王士珍补充道:“地方士绅和部分前土邦王公,在帝国‘铁腕怀柔’政策下,大多表示顺从。但潜伏的英印残余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活动仍偶有发生,需要持续镇压和分化。”
来自西洋舰队的电文由柏凌峰的副官宣读:“李准提督禀报,西洋舰队已初步完成在孟买基地的部署舰队主力包括‘宣武’、‘广德’两艘新型战列舰,以及若干巡洋舰、驱逐舰。西洋舰队将以孟买为母港,开始例行巡航,威慑印度洋地区。下一步计划按陛下旨意,配合天竺总督府,攻取亚丁湾以及查戈斯群岛、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印度洋关键岛屿,彻底掌控东西方航运要道。”
柏凌峰总结道:“好!陆上要快稳,海上要进取。何军帅、王军帅,你二人需加紧驻防军的编练工作,尽快形成战斗力。同时,保障通往波斯的道路畅通,未来或需从此地对俄国南翼施加压力。回复李准提督,总督府将全力配合舰队行动,提供必要的物资和陆战队支援。”
遥远的欧洲,柏林。襄王柏凌川下榻的帝国公使馆内,一场小型的秘密会谈刚刚结束。德皇威廉二世的特使,带着满意的神情离去。柏凌川成功地向德方传达了一个信息——帝国将“严格遵守《新京密约》”,并已开始实质性部署对俄作战的准备工作。作为回报,德方移交太平洋岛屿的流程得以加快,首批军事技术资料(主要是关于潜艇设计、高速舰用蒸汽轮机及合成燃料技术)也已秘密交付。
送走德使,柏凌川脸上的外交式微笑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与审慎。他走到窗前,望着柏林灰蒙蒙的天空。他与德方周旋,既要表现出足够的“盟友”诚意以换取实利,又要在内心深处时刻警惕着这个野心勃勃的欧洲强权。德国人希望帝国能在东线最大限度地消耗俄国,甚至不惜暗示希望帝国军队能向西推进得越远越好,最好能直接威胁到俄国的欧洲核心区域。
“祸水东引…驱虎吞狼…”柏凌川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提笔,准备向新京发回一份密电,详细分析德国目前的战略困境、其对帝国的真实企图,以及欧战可能出现的变数。他特别提醒皇帝,需警惕德国在帝国与美、英关系上可能进行的挑拨离间,以及其在战后可能对帝国构成的直接威胁。在他看来,与德国的“大陆同盟”基础脆弱,纯粹是利益交换,帝国必须保持绝对的战略自主。
新京,皇宫内。柏凌云批阅完最后一封关于北线寒区冬装生产进度的奏报,搁下朱笔,轻轻揉了揉眉心。御前会议结束后的这些日子,来自北京大都督府前指、星洲总督府、德里天竺总督府、柏林公使馆的密电如雪片般飞来,三条战线上的进展与困难,都最终汇聚到他的案头。
他站起身,走到内殿悬挂的巨幅世界地图前。地图上,帝国的疆域已被染成深赤色,从亚洲东岸一直延伸到中亚、南洋、天竺,如今更即将把触角伸向太平洋深处和印度洋岛屿。而在北方,那片广袤的、尚未染色的西伯利亚冻土,正是他下一步要夺取的目标。西方,是陷入战火、但依旧庞大的欧洲。东方,是波涛万顷、潜藏着美国舰队的大平洋。
“三线并举…步步惊心啊…”他低声自语。帝国的扩张太快,树敌太多,虽然看似强盛无比,但他深知,脚下并非坚如磐石,而是充满暗流的冰川。任何一步行差踏错,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帝国的战争车轮已经启动,无论是北方的冰原,还是南方的大洋,亦或是西边的印度洋,都不会等待任何人。他必须引领着这个他亲手创建的帝国,在这波澜壮阔又杀机四伏的时代洪流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