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4章 三路并进定中东 新月之地起烽烟

第14章 三路并进定中东 新月之地起烽烟(2/2)

目录

帝国特使微笑着安抚道:“阿里阁下,请转告谢里夫·侯赛因大人,帝国理解并支持阿拉伯民族的正当诉求。帝国所求,并非奴役,而是共建秩序。一旦起义成功,帝国将率先承认阿拉伯诸国的独立地位,并建立永久的友好与同盟关系。”

就在各方势力于暗流中紧密联络,蓄势待发之际,高加索前线的战火已率先点燃。

四月十五日,拂晓。埃尔祖鲁姆以东的卡拉贝伦山口,寒风料峭。帝国第三军第七师在蒋百里的指挥下,向扼守山口的奥斯曼坚固阵地发起了猛攻。师属炮群的怒吼拉开了战役的序幕,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土军精心构筑的堡垒群。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多时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起义军,在帝国情报人员的协调下,于凡城、第比利斯等地同时发难,袭击土军后勤车队,破坏通讯线路,甚至围攻小股驻军,令奥斯曼东部防线瞬间陷入内外交困之境。

“报告军帅!第七师先锋团已突破山口前沿阵地,正向主堡垒群推进!”

“第八师马福祥部电告,已成功奇袭特拉布宗港外炮台,击沉土军运输舰一艘!”

赵守诚站在前沿指挥所内,墙上巨大的态势图上,代表第三军的红色箭头正稳健地向西延伸。他的攻势成功吸引了奥斯曼五个主力师的兵力,使其深陷高加索山区的泥潭,无暇他顾,为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攻势创造了绝佳的战略窗口。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帝国第四军与波斯军组成的十万大军,分三路如同决堤洪流,沿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浩浩荡荡向巴格达涌去。

巴格达城内,奥斯曼守将,经验丰富的哈利勒帕夏,已然嗅到了灭顶之灾的气息。他焦躁地在指挥部内踱步,地图上代表敌军推进的箭头让他心惊肉跳。

“北面库尔德人造反!南面阿拉伯人蠢蠢欲动!东面中国人的大军压境!伊斯坦布尔的援军呢?帝国的援军在哪里?”他对着麾下参谋们怒吼,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绝望。

参谋们低头沉默。他们心知肚明,帝国的西洋舰队正在爱琴海频繁出击,希腊亦在英国支援下发起反攻,伊斯坦布尔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向遥远的巴格达派遣一兵一卒。

四月二十日,帝国兵锋抵达巴格达城郊。何雄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徐树铮淡淡道:“传令下去,扎营结寨,构筑炮兵阵地。明日开始,清扫外围据点。告诉将士们,陛下在看着我们,帝国在等待巴格达的捷报。”

就在巴格达围城战即将展开之际,阿拉伯半岛的战鼓亦被擂响。第五军王士珍部分兵两路:第十三师蓝天蔚部沿红海岸线南下,兵锋直指也门;第十四师陈光远部则如同利剑,刺向内志高原的广袤沙漠。

“报告军帅!哈希姆家族密电,他们已准备就绪,随时可在麦加、麦地那发动起义!”

王士珍嘴角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甚至比预想的更为顺利。他沉声下令:“回电哈希姆家族,帝国支持他们的正义事业。起义信号,定于五月初一!”

四月二十五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战线内外。在帝国军事顾问的现场指导下,库尔德义军主力采用迂回穿插战术,经过三天激战,一举攻占了迪亚巴克尔这座库尔德地区的核心城市!

年迈的艾敏长老在迪亚巴克尔古老的城堡上升起了库尔德斯坦的旗帜,他热泪盈眶,面对汇聚而来的部众和帝国顾问,用颤抖而高昂的声音宣布:“以真主之名,以库尔德民族世代渴望自由的名义,库尔德斯坦临时政府,于此宣告成立!我们永远铭记帝国的友谊与支持!”

消息以最快速度传回德黑兰。柏凌峰闻报,毫不迟疑,立即下令:“以帝国皇帝陛下及帝国政府名义,正式承认库尔德斯坦临时政府为库尔德地区唯一合法代表!命令后勤部门,立即启运第一批军援物资,包括步枪五千支,弹药百万发,野战炮二十门,即日送往迪亚巴克尔!”

这一石破天惊的外交举动,如同在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五世闻讯暴怒,在御前会议上摔碎了心爱的琉璃盏:“卑贱的山民!竟敢裂我疆土!还有那些中国人……此仇不共戴天!”然而,咆哮无法改变战场上的颓势。

真正的致命一击,接踵而至。五月一日,帝国第四军对巴格达发动总攻。在长达两个时辰的猛烈炮火准备后,工兵冒着枪林弹雨,在巴格达厚重的城墙下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爆破。

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古老的城墙被撕开数道巨大的缺口。

“为了帝国,冲锋!”何雄亲临前线,战刀直指城内。帝国士兵如同潮水般从缺口涌入,与负隅顽抗的奥斯曼守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逐街逐屋的争夺,持续了整整三日。五月四日傍晚,损失惨重的哈利勒帕夏,在确认外援无望、突围无门后,于城中心的省长府内,面色灰败地签署了投降书。

“巴格达……巴格达陷落了……”当消息最终传到伊斯坦布尔时,整个奥斯曼朝廷陷入一片死寂,绝望的气氛如同浓雾般笼罩了金角湾。

柏凌峰在第一时间进入了满目疮痍的巴格达。行走在古老的街巷,感受着历史与硝烟混杂的气息,他对紧随其后的军政官员郑重交代:“立即发布安民告示,稳定秩序,恢复市集。严格约束军纪,绝对尊重当地之宗教习俗与传统。帝国于此,非为掠夺之强盗,乃为秩序之重建者。”

至此,帝国三路大军,皆以破竹之势,取得了决定性的初期胜利。高加索门户洞开,美索不达米亚核心易主,阿拉伯起义烈焰将起。奥斯曼帝国在亚洲的统治根基,已然被帝国这柄巨锤,砸出了深深的裂痕,其崩溃之势,已成定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