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铁骑纵横阿拉伯 新月之地尽归心(2/2)
然而,他的目光很快投向了西北方向。在那里,还有更重要的目标等待征服。六月一日,王士珍接到定王柏凌峰的命令:“第五军主力,即刻向黎凡特地区进军!配合第三军、第四军,完成对奥斯曼帝国在亚洲最后领土的合围,兵锋直指叙利亚!”
第五军立即开始调动。第十三师留守阿拉伯半岛,负责维持各地秩序;第十四师、第十五师则开始向西北方向挺进。
帝国的军事调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黎凡特地区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早就对奥斯曼统治心怀不满的阿拉伯贵族和城市长老会闻风而动。大马士革、阿勒颇、的黎波里、贝鲁特等重要城市的显要人物,纷纷秘密或公开地派遣使者,穿越奥斯曼军的封锁线,向正在北进的帝国军队表示效忠,并急切请求帝国尽快派兵“解放”他们的城市。
“将军!大马士革城内传来密报,奥斯曼守军主力已开始向西北方向撤退,城内的阿拉伯长老会已控制部分街区,并正式请求我军尽快入城接管,以防乱兵劫掠或极端分子趁势作乱!”通讯兵向正在行军途中的王士珍报告。
六月十日,第五军先头部队进入大马士革。这座历史名城几乎未作抵抗就向帝国投降。当地的阿拉伯人甚至欢天喜地地迎接帝国军队,将奥斯曼统治的终结视为解放。
“立即接管所有政府机关、兵营、电报局及交通枢纽。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宵禁,严厉打击趁火打劫行为。”王士珍对第十五师师长卢静远下达了明确的指令,“记住我军的纪律!务必尊重伊斯兰信仰,保护所有宗教场所,不得干扰正常宗教活动。对当地民众,要以怀柔安抚为主,帝国于此,非为掠夺之征服者,乃为秩序之重建者与保护者。”
在帝国军队高效而有序的接管下,大马士革以及随后陆续归附的阿勒颇、霍姆斯、哈马等黎凡特主要城市,迅速恢复了基本秩序。更让当地居民感到意外与欣慰的是,帝国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并且很快就开始组织人手修复被奥斯曼溃军破坏的基础设施,清理市容,甚至还发放了部分粮食以稳定民心。这与奥斯曼统治末期横征暴敛、腐败无能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帝国与奥斯曼人不同,王士珍对当地的阿拉伯贵族说,我们带来的是秩序与繁荣,而不是压迫与掠夺。
与此同时,在巴格达,柏凌峰正在审阅各地送来的战报。帝国的旗帜已经插遍了中东的每一个重要城市,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
“告诉王士珍和何雄,”柏凌峰对身边的参谋长指示,“在协助组建各地方政权、稳固统治的同时,必须确保对沿海所有重要港口的有效控制。这是帝国未来经略地中海、维系与欧洲联系的生命线。”
帝国海军很快行动起来。西洋舰队的舰艇在黎凡特海岸巡弋,海军陆战队相继占领了海法、贝鲁特、拉塔基亚等重要港口,升起帝国旗,建立临时军管。来自帝国的工程师和测量人员也随即抵达,开始勘察地形,规划未来海军基地和补给站的建设。
就在第五军横扫黎凡特、势如破竹之际,北线也传来捷报。六月十五日,第三军赵守诚部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山地作战和政治斡旋,终于完全控制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在帝国的支持下,亚美尼亚王国与格鲁吉亚王国相继宣布独立,并立即与帝国签订了紧密的军事同盟与保护条约,成为帝国在高加索山脉两侧的坚定屏障。
完成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东部作战任务的第三军主力,开始向西方的安纳托利亚腹地进军,兵锋直指安卡拉。与此同时,第四军何雄部在稳固美索不达米亚后,也挥师北上,进入安纳托利亚东南部。两路大军形成强大的钳形攻势,目标直指奥斯曼帝国最后的核心区域——小亚细亚半岛。
现在,整个中东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柏凌峰在发给新京的捷报中写道,从波斯湾到地中海,帝国的意志成为塑造这片土地的决定性力量。
六月二十日,柏凌峰在巴格达召开中东善后会议。与会的除了各军将领外,还有还包括了新成立的库尔德斯坦临时政府代表、汉志国王特使、内志苏丹伊本·沙特的代表、也门及阿曼的部族首领,以及黎凡特地区各大城市的阿拉伯贵族代表。
“诸位,”柏凌峰站在巨幅中东地图前,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会场之中,“奥斯曼帝国在此片土地上长达数世纪之统治,已于今日,伴随着伊斯坦布尔对其亚洲领土控制力的彻底丧失,而宣告终结!旧秩序已然崩塌,新秩序亟待建立。帝国秉承皇帝陛下之意志,愿与诸位携手,共筑中东之和平与繁荣未来。”
他手中的指挥棒在地图上清晰划过,勾勒出未来的政治版图:“帝国将在原奥斯曼帝国之亚洲领土上,主导并支持建立一系列独立自主之国家。除已获承认之库尔德斯坦、汉志王国、内志王国、也门王国、阿曼苏丹国外,帝国提议,在黎凡特地区建立黎凡特王国、叙利亚王国,在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及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考虑建立阿拉维派自治区域,并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王国与格鲁吉亚王国之独立地位……”
会场中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各方代表表情各异,有欣喜,有忧虑,有期待,也有算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清楚,帝国的意志在此刻是无法抗拒的,同时也是他们各自在新的政治格局中谋取最大利益的依靠。
所有即将成立或已成立的国家,都被要求与帝国签订一份格式统一的《友好合作与保护条约》。条约核心内容包括:这些国家给予帝国在其领土上指定地点驻军、建立军事基地之权利;其重要自然资源(如石油)之开发,帝国享有优先权或合作开发权;其外交政策须与帝国进行协调,不得与帝国敌对之国结盟。
作为回报,帝国承诺保障这些新生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安全,向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和军事保护,并帮助其训练军队、建设基础设施。
站在刚刚被帝国接管、正在迅速恢复生机的大马士革古城墙上,王士珍远眺着西方落日的方向,那里是黎巴嫩山脉的轮廓。“传令各师,”他下达了新的指令,“全军进行为期三日的休整与补给。休整完毕后,第十四师、第十五师主力继续向西、向北推进,目标——彻底扫荡叙利亚剩余地区,并前出至托罗斯山脉东南麓,与第三军、第四军会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心脏——安纳托利亚高原,乃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那座千年古都。”
帝国的铁骑已经纵横阿拉伯,新月之地已尽数归心。
一个由帝国主导的、全新的中东政治与安全格局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