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血火鏖兵陷僵局 钢铁巨兽决荒原(2/2)
这支奇兵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德军的部署。在前后夹击下,德军第501重装甲营开始后撤。但是他们的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因为帝国军的工兵已经炸毁了后方的桥梁。
就在东线进行坦克大战的同时,在南欧的巴尔干山区,赵守诚的第四集团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兹拉蒂博尔山脉,帝国军第十一军与德军山地部队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这里的地形限制了装甲部队的使用,战斗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步兵对决。
报告军长,第34团已经连续进攻三天,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参谋向马福祥汇报着战况。
马福祥走到地图前,指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命令第35团从这个方向迂回。告诉炮兵,不惜弹药,为步兵开辟道路。
在崇山峻岭之间,帝国军士兵们冒着德军的狙击和机枪火力,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每个山头、每道山脊都要经过反复争夺。
二排注意掩护,三排跟我上!连长刘志强带着战士们向一个德军机枪阵地发起冲锋。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们终于拿下了这个夺走了十几个战友生命的火力点。
在前线激战的同时,后方的后勤较量同样激烈。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上,一列列军车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着兵员和物资。
在莫斯科铁路枢纽,后勤司令部的军官们正在为运输计划争论不休。
东线每天需要两千吨弹药,但现在我们只能保证一千五百吨的运力。后勤处长指着运输图表说。
必须优先保证新型反坦克炮弹的供应。装甲兵总监强调,前线的坦克部队急需这些弹药来对付德军的。
与此同时,帝国的军工企业也在全力运转。在乌拉尔山区的兵工厂里,工人们三班倒地生产着坦克、火炮和弹药。新式的启元-4型战车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装备75毫米长身管火炮的新式坦克,将彻底改变前线的力量对比。
战略反思:新式战术的探索
在君士坦丁堡的总司令部里,柏凌峰召集各集团军司令举行作战会议。巨大的沙盘上清晰地展示着当前各条战线的态势。
我们必须承认,德军的战斗力超出了预期。柏凌峰指着沙盘说,特别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和防御工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麻烦。
吴佩孚接过话头:我建议改变战术。大规模装甲突击在德军的防线面前效果有限,我们应该采取锤砧战术:用部分兵力正面牵制,主力部队实施迂回包围。
段祺瑞补充道:还要加强各兵种的协同。特别是步兵和装甲兵的配合,以及炮兵的精确支援。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司令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作战原则:强调机动和迂回,避免正面强攻;加强各兵种协同;重视侦察和情报工作;充分发挥炮兵和航空兵的优势。
当夜幕降临时,前线的枪炮声渐渐平息。在科尔松战场,士兵们开始打扫战场,抢救伤员。
赵铁雄上校巡视着受损的战车,心情沉重。这一天的战斗,他的团损失了十二辆战车,阵亡官兵达五十七人。
把阵亡弟兄们的身份牌都收好。他嘱咐后勤军官,他们都是好样的。
在野战医院里,军医们正在全力抢救伤员。担架不停地抬进来新的伤员,呻吟声和消毒水的气味充斥着整个帐篷。
坚持住,兄弟!一个年轻的医护兵握着伤员的手,轻声安慰着。
远处,德军的阵地也亮起了零星的火光。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敌对双方的士兵都在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和磨难。
夜色渐深,但战争的齿轮仍在转动。明天,当太阳升起之时,这片土地将再次被炮火和鲜血染红。帝国军人们知道,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们坚信,凭借着勇气和智慧,终将打破眼前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