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午门问斩慑朝野,算科开考聚贤才(2/2)
“太好了!”苏瑶笑道,“让民生司的农官,去指导百姓们合理灌溉,别浪费水资源。另外,在水渠旁立些石碑,刻上灌溉的注意事项,让百姓们都能看懂。”
叶晚晴点头,又道:“对了,郑蓉姐姐从江南发来消息,惠民药局已经在江南各州府都建起来了,医科的新官们也都到任了,现在百姓们看病再也不用愁了。她还说,要在药局里教百姓们种药材,让大家既能治病,又能靠药材赚钱。”
“这个主意好。”苏瑶道,“让郑蓉拟个计划,民生司会全力支持。药材种植不仅能丰富药局的药材供应,还能增加百姓的收入,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兵备司的冶铁工坊内,陈武正在查看新铸的长刀。秦峰从徐州回来,带来了铁矿的消息:“陈将军,徐州的铁矿又发现了新的矿脉,现在每月能炼出五万斤铁,足够铸造一千副铠甲、五千把长刀!另外,军器监的匠人改良了弓箭,射程比以前远了五十步,穿透力也更强了。”
“好!”陈武忍不住赞叹,“让军器监加快铸造,争取在入冬前,给边疆的五万士兵都换上新装备。另外,派几个匠人去边疆,教士兵们保养兵器,让新装备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秦峰领命而去。陈武走到工坊外,看着远处的练兵场,心中明白——只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守住边疆,让新政有一个安稳的推行环境。
傍晚时分,柳若璃从科举报名点回到吏治司,正好遇到前来送供词的张恒。“张御史,守旧派余党的后续清查怎么样了?”柳若璃问道。
“已经差不多了。”张恒道,“王渊的门生故吏,只要没有参与阴谋,只是政见不合的,我们没有追究;但那些包庇贪腐、阻挠新政的,都已经革职查办了。现在朝堂上的官员,大多都支持新政,再也没人敢公开反对了。”
“做得好。”柳若璃道,“新政推行,需要的是同心协力,不是党同伐异。只要官员们肯为百姓做事,肯支持新政,不管以前是哪一派,我们都欢迎。”
张恒点头,又道:“对了,刘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他说想留在吏治司,做个文书,帮着查案——他说,以前帮王承业伪造回执,是被逼的,现在想为朝廷做点事,弥补过错。”
“准了。”柳若璃道,“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他真心为朝廷效力,我们就信任他。”
夜色渐深,帝都的各处都安静了下来。午门前的血迹已被清洗干净,只留下青石地上淡淡的印记,提醒着人们这场朝堂暗斗的残酷;科举报名点前的队伍渐渐散去,报名者们带着希望,回到客栈准备考试;民生司、兵备司、吏治司的衙署依旧灯火通明,官员们还在为新政的推行忙碌着。
太和殿内,叶尘看着各地传来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午门问斩震慑了朝野,算科开考聚集了贤才,水利、冶铁、药局等各项事务都在稳步推进——新政的根基,终于在这场暗斗后,变得更加稳固了。
他走到殿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明白——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苏瑶、柳若璃、陈武这些核心重臣的支持,有百姓们的拥护,有这些懂实务的新人才加入,他就有信心,将新政推行下去,一步步实现三十年盛世的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