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末世重生:开局掌控时空,囤积万 > 第274章 帝国的根基——五年计划的中期总结

第274章 帝国的根基——五年计划的中期总结(1/2)

目录

黎明城的中枢大楼里,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五年发展计划”的中期数据。凌夜站在主位前,黑色风衣下摆垂落,腕间的“时空之心”吊坠泛着幽蓝微光。苏清雅站在他身侧,手中抱着一叠文件,表情严肃而欣慰。

“各位。”凌夜的声音沉稳如铁,“今天,我们对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进行中期总结。五年前,我们站在末世的废墟上,用‘时空之心’的空间和‘万物解析’的知识,勾勒出这张蓝图。现在,是时候检验成果了。”

成果:从废墟到堡垒

苏清雅翻开第一页文件,投影仪将数据投射在电子屏上:“人口方面,核心区常住人口从五年前的十五万增长至九十二万,新生儿存活率从末世的18%提升至78%——这得益于‘净化之源’的土壤改良和‘星钢’疫苗的普及。”

“粮食方面,”她调出另一组图表,“自主种植面积从三万亩扩大至二十万亩,主粮产量达到每年三百万吨,实现完全自给。更关键的是,我们培育出了抗辐射、高产量的‘星麦’品种,单产是末世前的五倍。”

“能源方面,”苏清雅的声音提高,“聚变能源网主干工程已完成80%,核心区供电覆盖率从45%提升至92%。‘星钢’催化剂的量产让小型聚变反应堆的成本降低了60%,明年我们将启动第二批反应堆建设。”

“交通与通讯,”她继续道,“磁悬浮轨道连接了核心区与周边十二个卫星城,最高时速达300公里;量子通讯网覆盖核心区95%的区域,信号延迟低于0.1秒——这是末世前都无法达到的技术水平。”

“教育方面,”苏清雅调出最后一张图表,“‘星耀学院’已招收三千名学生,开设军事、工程、医学等二十个专业;‘夜莺’特训营培养出五百名精英战士,其中二十人已进入核心管理层。”

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龙武摩挲着下巴,嘴角上扬:“五年前,我还担心帝国撑不过三年,现在看来……”

“但现在,我们也要直面问题。”凌夜打断他的话,语气转为严肃,“数据不会说谎,我们的计划仍有漏洞。”

问题:高速发展下的隐忧

苏清雅翻开第二页文件,电子屏上的红色标记格外刺眼:“首先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区的人均Gdp是边缘区的八倍,卫星城的基础设施覆盖率仅为60%,部分偏远地区的粮食运输仍依赖传统陆路——这在战时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其次是技术人才短缺。”她调出人才统计表,“核心区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仅占总人口的0.3%,其中能独立完成‘星钢’合金研发的不足百人。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灵魂主宰’异能者仅有十二人,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人才需求。”

“最后是中央调控的效率问题。”苏清雅指着第三张图表,“核心区的资源调配速度比边缘区快30%,但基层执行效率仅为65%——部分官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拖慢了计划进度。”

会议室陷入沉默。伊万诺夫挠了挠头:“老毛子觉得,边缘区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太重视核心区了。但资源就那么多,总不能撒胡椒面吧?”

“不是撒胡椒面,是‘精准滴灌’。”凌夜接过话,“我们需要建立‘区域自治’机制——赋予卫星城一定的经济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南方的卫星城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北方的可以依托‘净化之源’发展环保科技。”

“关于人才问题,”凌夜转向叶岚,“‘星海计划’的深空探测项目需要大量工程师,你可以从核心区的年轻人中选拔苗子,用‘时空之心’的时间泡加速他们的学习——半年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没问题吧?”

叶岚点头:“理论上可行,但需要‘万物解析’的支持。我可以开发一套‘知识灌输’系统,将专业知识压缩成记忆片段,直接导入大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