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伍子胥英魂(2/2)
汪晓停下脚步,将白雪放下,轻声叮嘱:“在这里等着,不要乱跑,这位前辈脾气未必温和。”
白雪被汪晓的语气唬住,乖乖地站在原地,捂住嘴巴,不再说话。
只是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又有些胆怯地盯着伍子塘的方向,不敢再肆意探头。
汪晓抬眸望向塘中,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穿透水汽的力量,清晰地传遍整个伍子塘:“晚辈汪晓,拜见伍大夫。晚辈知晓大夫英魂流连于此,心怀故土,今日前来,恳请大夫,与晚辈一同规整阴域,护一方安宁,不知大夫意下如何?”
话音落下,塘中河水骤然翻涌,巨浪拍击着岸边,溅起数尺高的水花。
一股远比刚才更磅礴的魂力从水中升腾而起,化作一道丈高的虚影。
那道虚影身着残破却依旧挺拔的古朴战甲,腰间悬着锈迹斑斑的佩剑,面容刚毅如刻,眉峰紧蹙,眼底翻涌着千年未散的锋芒与傲气。
毫无疑问,正是伍子胥的英魂。
他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汪晓,目光如寒刃般锐利,语气带着千年积淀的威严与不屑,“黄毛小儿,也敢在此妄言?老夫一生辅佐吴侯,伐楚破越,立下不世之功,虽含冤而死,却也化作潮神,守护这江浙水土千年,岂会归降你一个无名之辈?”
汪晓神色未变,依旧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晚辈并非无名之辈。晚辈在现世执掌拂晓鬼盟,已规整白沙、江南、嘉星三市阴域,肃清奸邪,安抚阴魂。晚辈知晓大夫傲骨,此番前来绝非胁迫,只是不忍见大夫英魂常年孤寂流连,无所依托。若大夫愿与晚辈同行,晚辈可保大夫英魂不受惊扰,更能让大夫继续践行忠义,护这一方百姓,而非困于这伍子塘一隅,恳请大夫三思。”
“践行忠义?”伍子胥冷笑一声,周身魂力骤然暴涨,河水翻涌得愈发剧烈,“老夫的忠义,只效忠于吴国,效忠于阖闾侯!如今吴国已灭,世间再无值得老夫效力之人,你也不必多言,速速退去,否则休怪老夫不客气!”
言罢,他抬手一挥,一道凝聚着千年水汽与魂力的水刃骤然成型,朝着汪晓疾驰而去,虽未尽全力,却也带着不容小觑的威势。
这是名将的底气,是千年英魂的傲骨,绝不轻易屈从于任何人。
汪晓眼神微凝,指尖轻抬,一道淡淡的鬼气屏障悄然展开,水刃撞在屏障上,瞬间溃散成漫天水花。
他没有动怒,语气依旧平和:“大夫息怒,晚辈知晓你心中执念,可时代变迁,吴国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如今的守护,无关诸侯,无关家国,只关乎这一方水土的安宁,关乎你毕生坚守的忠义本心。”
“巧言令色!”伍子胥面色愈发沉冷,眼底锋芒更甚,“老夫一生见惯了权谋诡诈,你不必用这些说辞哄骗老夫!要么退去,要么老夫便让你尝尝,千年前吴军破楚的威势!”
说着,他周身长袍化作战甲,一股肃杀的战意弥漫开来,似有千军万马的虚影在他身后浮现。
那是他一生征战的印记,是属于吴国名将的赫赫威名,绝非轻易就能撼动。
见状,白雪跑过来,悄悄拽了拽汪晓的衣角,小声说道:“汪晓哥哥,他好凶啊,我们还是走吧……”
汪晓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安心,目光依旧落在伍子胥的英魂上,心中也清楚,这般硬劝无用。
伍子胥一生傲骨,又历经千年孤寂,早已不信旁人,唯有拿出能让他信服的筹码,才能让他松口。
沉吟片刻,汪晓缓缓抬手,祭出万灵聚魂幡,指尖在幡面上轻轻一点,沉声道:“既然大夫不信,晚辈便请一位故人出来,与大夫一见。”
话音落下,万灵聚魂幡轻轻晃动,青铜铃发出一阵悠远的声响,一道身着帝王冕服的虚影缓缓飘出,身形虽不及伍子胥高大,却自带一股帝王威仪。
正是越王勾践的英魂。
勾践的英魂现身之后,目光先是扫过伍子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转头看向汪晓。
伍子胥见到勾践的瞬间,浑身一震,眼底的锋芒骤然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与滔天怒意,声音都变得颤抖:“勾……勾践?!你……你为何会在此处?!你不是早已魂归天地了吗?!”
他与勾践,乃是宿敌。
当年吴国破越,勾践沦为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仇。
而他伍子胥,正是死于吴国灭越前夕,未能亲眼见证吴国覆灭,却也始终将勾践视为心腹大患。
如今再见这位宿敌的英魂,他心中的震惊与愤怒可想而知。
勾践望着伍子胥,语气平和,无半分当年的敌意,只带着几分历经岁月的沧桑:“伍大夫,千年岁月已逝,昔日恩怨,早已烟消云散。我死后魂魄无依,幸得汪晓收留,入万灵聚魂幡中安身。”
伍子胥猛地转头看向汪晓,眼底满是震惊,“你……你竟能让勾践俯首称臣?他乃是一代帝王,纵使身死,英魂亦有帝王傲骨,怎会甘愿归降于你?”
在他看来,勾践隐忍一生,终成霸业,其傲骨丝毫不逊于自己,即便身死为魂,也绝不会轻易屈居人下。
可眼前,勾践对汪晓的恭敬,绝非伪装。
汪晓淡淡开口:“并非胁迫,而是惺惺相惜、彼此敬重。我未曾以实力强逼于他,只是懂他毕生‘安邦’之志,给了他英魂安稳之所,更给了他践行初心的机会。昔日他灭吴称霸,是为越国百姓;如今他愿与我同行,是为这天下阴阳两界的安宁,初心未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坚守罢了。”
勾践适时补充道:“伍大夫,汪晓雄才大略,心怀天下,绝非寻常之辈。我虽与你有旧怨,却也知晓你一生忠义,心怀百姓。如今你困于伍子塘,虽能守护一方水域,却终究只是一隅之地;若愿随汪晓同行,入万灵聚魂幡,不仅能让英魂得以滋养,更能与我一同,平定阴域乱象,护更多百姓安宁,这难道不比困在此地更有意义?”
伍子胥沉默了,锐利的目光在汪晓与勾践之间来回穿梭,周身的魂力渐渐收敛,河水也渐渐平息。
他一生所求,不过是“忠义”二字,是守护一方安宁。
如今勾践这番话,恰好戳中了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千年孤寂,他并非不愿再践行忠义,只是找不到值得托付之人。
眼前的汪晓,能让勾践这般帝王英魂俯首,能规整三市阴域,绝非虚有其表。
而勾践的话,也让他明白,归降并非屈从,而是另一种坚守。
良久,伍子胥缓缓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中,似有千年的执念与不甘,终究化作了释然。
他周身的威严依旧,却少了几分锋芒与敌意,语气依旧厚重,“罢了,千年岁月,终是看开了。既然勾践都愿进入你那万灵聚魂幡,老夫便信你一次。”
”汪晓心中一喜,微微躬身回礼,抬手祭出万灵聚魂幡,“多谢伍大夫成全!请大夫入幡,此后,幡中便是大夫英魂的安身之所,晚辈定不负大夫所托,与诸位英魂一同,护阴阳安宁。”
伍子胥不再迟疑,英魂微微一动,便化作一道流光,缓缓飞入万灵聚魂幡中。
与此同时,勾践的英魂也对着汪晓躬身一礼,化作流光重回幡内。
幡身轻轻晃动,青铜铃发出一阵悠远而清脆的声响,似在庆贺这位千年名将英魂的加入。
收服伍子胥的英魂,汪晓心中安定了几分,转头看向白雪,无奈地笑了笑:“现在不害怕了?”
白雪连忙摇摇头,眼睛亮晶晶地说道:“不害怕啦!伍大夫爷爷虽然凶,但是好厉害呀!”
汪晓没再多说,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顶,转身说道:“走吧,我们去下一个地方,见那位写下江湖传奇的老先生,他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前辈,想来不会像伍大夫这般难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