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诗传西疆:笔作剑,气为锋(2/2)
项离的第三军团粮道畅通无阻,王泽的烽燧信号比原定快了两刻,连匈奴游骑都不敢靠近。赢侈的箭术派上用场,几次从沙丘后射杀偷袭的哨骑,李信的账簿记得密密麻麻,连掉在沙里的谷粒都算进去,项离赞他“比萧何还细”。
三、忙不过来?能人上!
捷报如雪片般飞抵定远,牡丹和萧何却愁白了头。
“俘虏太多了!”牡丹拿着名册,手指在“楼兰妇孺三千”“车师壮丁五千”上划过,“洮河的屯垦点已住满,新造的土屋还没盖好,医官和接生婆都不够用了!”
萧何的算盘打得冒烟:“缴获的玉石、宝马、粮谷堆成山,河西的工坊赶不及熔炼,商队运不过来,再这么下去,怕是要积压发霉!”
赢欣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书,忽然想起韩信推荐的张良——那书生在大宛策反时展露的治理才能,正好派上用场。他当即传令:“调张良回定远,总领俘虏安置与物资调度;李左车暂代第五军团参军,曹参去河西帮萧何管商税,周昌去沛县接吕雉,让她带楚地商队来西域做买卖,盘活这些缴获!”
张良接到命令时,正帮韩信清点大宛的户籍。他捧着赢欣的手令,见“总领安置”四字,忽然对韩信笑道:“公子这是让我从‘书生’变‘万户侯’了。”他星夜赶回定远,第一件事就是将俘虏按“技能”分类:织匠送河西工坊,农夫分田垦荒,牧民编入畜牧营,连那些会唱歌的西域女子,都被他编成“乐营”,教唱秦地歌谣,竟让俘虏的抵触少了大半。
曹参到河西时,萧何正对着账本叹气。他接过账册,用在沛县管狱掾的法子,将物资按“急需”“储备”“待售”分类,很快理出头绪:“萧先生,把玉石分给楚地商队,让他们去关中换铁器;粮谷留三成,其余酿酒,西域人爱喝这个,能换良马。”
吕雉带着楚地商队赶来时,正赶上楼兰的玉石装车。她看着那些温润的白玉,忽然对刘邦派来的周昌道:“告诉刘邦,好好打仗,将来咱沛县的商队,要把西域的绸缎卖到咸阳去!”
四、诗为引,势如潮
一个月后,赢欣收到各军团的第二份战报:
项羽破楼兰全境,获玉石万斤,俘虏中造船匠人组成“水师营”,正沿孔雀河试航;
英布车师十寨安定,扶苏编的“铁匠营”已造出第一批西域弯刀,比旧法锋利三成;
韩信迫大月氏西迁,李左车代他写的战报里,附了首和诗:“书生亦能带吴钩,助收西域五十州”;
蒙毅的重骑兵换上汗血宝马,奔袭速度快了一倍,正准备冲击大宛以西的部落;
项离的粮道延伸至葱岭,王泽的烽燧成了各军团的“指路星”,菜鸟们已能独立值哨。
赢欣将战报与那首诗放在一起,窗外的玄鸟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这首改编的诗,早已不是笔墨,而是插进西域大地的剑——项羽用它劈城,英布用它破寨,张良用它安民心,连那些曾是“菜鸟”的子弟,都在诗里读出了“男儿”的分量。
风沙掠过定远的城楼,带着远处传来的歌声——是张良编的乐营在唱:“吴钩收西州,秦旗插城头;书生能封侯,农夫亦有秋……”歌声里,有刀光剑影,有织机叮当,有粮车轱辘,更有无数个“男儿”与“书生”,在西域的土地上,把那首诗,活成了大秦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