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70章 咸阳圣裁:西疆获援,育民兴邦

第170章 咸阳圣裁:西疆获援,育民兴邦(2/2)

目录

“官吏之家也一样:”嬴政补充,“官吏生三子,晋一级俸禄;生五子,优先擢升。但不许虚报——宗正府要核验,敢造假者,罢官夺爵。”

李斯躬身:“臣请陛下让各郡设‘育民官’,专记生育之事,每年秋收后核查,及时发奖。再让农家编《育儿经》,教百姓如何养娃少生病,提高成活率。”

嬴政准奏,又道:“技艺学堂也要招‘童子班’,凡七岁以上孩童,不论秦胡、贵贱,皆可入学,学识字、算数、辨农具——十年后,这些孩子就是大秦的根。”

消息传开,关中农家欢腾。陈留郡的张老汉(张小三之父)刚得了孙子,听说生娃有奖,对儿子的家书里写道:“你在西疆好好干,多生几个娃,家里替你领赏!”楚地的妇人聚在一起,议论着“诰命夫人”的荣耀,说“就是拼了命,也得生五个”。

四、制度完善:固本培元,法纪明

“西疆要稳,制度得先稳。”嬴政最后议的是制度完善,“赢欣在西疆试的法子,好的就往全国推。”

-农桑:统一曲辕犁、堆肥法标准,由农家弟子赴各郡教学,编《农桑律》,规定“弃耕者罚徭役”“改良新种者赏”。

-工坊:设“技艺署”,统管墨家、公输家等工匠,凡创新器(如风车、连弩),经核验后推广,发明者赏钱、刻碑。

-户籍:在西疆试行“秦胡同籍”,西域新户编秦式户籍,与秦人同等待遇,犯法者同罪,立功者同赏,由萧何编《新户律》。

-教育:各郡设“官学”,教秦字、秦律、农工之术,童子入学免学费,还发“助学粟”(每月一斗),由儒家弟子任教。

蒙恬出列:“臣请陛下在西疆设‘军户’,凡戍边将士,家眷可迁西疆,分田免税,将士退役后可留西疆当吏——既稳军心,又添人口。”嬴政准奏,笑道:“蒙恬懂朕心意。西疆不只需要农夫、工匠,更需要肯守疆的兵。”

五、西疆回响:喜讯传,干劲足

咸阳的旨意传到西疆时,定远正下着夏末的雨。赢欣召集各城负责人,宣读圣旨:

“……迁民二十万,秋收前到;蒙嫣有孕,暂卸杂务;育民令推行,生娃多有奖……”

帐内一片欢腾。牡丹笑了:“二十万迁民!润疆城的地终于有人耕了!”曹参道:“户籍同等待遇,新户定更安心。”连最沉稳的张良都道:“陛下西巡之诺,是对西疆最大的肯定。”

赢欣望着帐外的雨,雨打在巧成城的炉火烟上,晕出一片暖黄。他忽然想起蒙嫣——那个总带着铁屑味的姑娘,此刻该在咸阳的暖炕上绣小衣裳了吧?他拿起笔,给她写回信:

“知你有孕,甚喜。工坊事已交张衡、公输班,勿念。西疆迁民将到,育民令推行,一切向好。待你生产,我带西域的软羊毛回去,给孩子做小褥子。”

信末,他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像极了菜鸟营的新兵蛋子。

雨停后,润疆城的农夫忙着抢收新麦,天驷城的牧人赶着羊群往新草场去,巧成城的工匠敲响了新造的风车,后备队的菜鸟们扛着锄头,帮迁民清理未来的宅基地。

二十万迁民的脚步声,正在驰道上响起;蒙嫣腹中的新生命,正悄悄生长;大秦的户籍册上,新的名字越来越多;西疆的土地上,麦浪、马群、炉火,正织成一幅越来越壮阔的画。

嬴政站在咸阳城的高台上,望着西方的落日,知道那片土地上,正有无数双手,在为大秦的明天,埋下更坚实的种子。而他要做的,就是给这些种子阳光、雨露,让它们长成撑天的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