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要想富,先修路 下(1/2)
三、建设实施:因地制宜,民生为本
“修路工程浩大,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方能不扰民生、不误建设。”
赢欣谈及实施细节,条理愈发清晰,“儿臣计划按‘先主干、后支线,先核心、后偏远’的顺序推进,三年内完成全国四级路网建设,与赏功宅、镇域配套工程同步完工。”
1.统筹主体:营造署牵头,百家协同
延续赏功宅建设的模式,由营造署总领修路工程,赢欣任总负责人,下设“路建司”,分设技术、工务、物料、监督四科:
-技术科:由墨家工匠牵头,负责道路设计、夯土技术指导、排水设施规划,确保路面质量与通行效率;
-工务科:由退役军官与法家代表牵头,负责工匠招募、施工调度、工期把控;
-物料科:由农家代表与商馆管事牵头,负责建材采购、运输、储备,坚持“就地取材”;
-监督科:由监察署官员与法家代表组成,负责质量验收、薪资发放监督,杜绝偷工减料、徇私舞弊。
2.人力来源:农闲务工,日薪结算
修路人力以“农闲百姓雇佣”为主,与赏功宅建设一脉相承:
-男丁:负责夯土、铺石、挖排水沟、搬运建材,日薪3钱;
-妇人:负责做饭、烧水、整理工具,日薪1钱
-技艺工匠(墨家工匠、石匠、木工):负责技术指导、路名碑雕刻、工具维修,日薪5-8钱;
-退役士兵:组成“护路工队”,一边参与修路,一边维护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薪资按军饷标准发放。
“如此一来,农闲百姓既能增收,又能为大秦建设出力,”赢欣道,“儿臣估算,全国修路峰值可吸纳农闲劳动力五万余人,既不耽误农时,又能让百姓多赚银钱,一举两得。”
3.材料与资金:就地取材,国库保障
-材料:坚持“就地取材”,夯土、碎石、木材皆从道路沿线就近取用,减少运输成本;青石板、路名碑等特殊材料,由墨家工坊统一烧制、打造,按需求调运;
-资金:从国库划拨专项“路建款”,预计总预算黄金万两、商票20万贯,分三年拨付,不占用民生与军饷开支;赵高统筹资金发放,确保薪资当日结清、物料采购专款专用。
4.工期规划:三年三步走
-第一年:完成五条大秦主动脉的核心路段(咸阳至各郡治所),及重点郡域干线(如渭南、长安、西拓郡),确保赏功宅建设建材运输畅通;
-第二年:完成所有郡域干线、重点县乡支线,衔接主动脉与县域路网,适配镇域配套运营;
-第三年:完成所有县乡支线、村落连道,实现全国路网全覆盖,让偏远村落也能通上平整道路。
四、配套设施:便民利商,巩固路网
“道路不仅要‘通’,更要‘好用’,需配套相应设施,方能发挥最大效用。”
赢欣指着舆图上的驿站标记,继续说道。
1.三十里一驿站:适配镇域,便民补给
沿主动脉、郡域干线,每三十里设一处驿站(与三十里一镇的配套相衔接),驿站设客房、马厩、食堂、商票兑换点:
-客房:供官员、商人、工匠住宿,分等级收费(普通房1钱\/晚,上等房5钱\/晚);
-马厩:提供马匹寄养、喂养服务,方便长途出行;
-食堂:供应餐饮,适配各族口味,满足往来人员就餐需求;
-商票兑换点:方便商人兑换秦钱,促进商贸流通。
2.十里一里程碑:标识距离,方便行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