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青霭入看无(2/2)
曹适再次开口道:“你妻子在终南山里,我派人保护了起来,你我之间从此再无情谊。”
“曹适,你别后悔,主公知道了定饶不了你!”
“多嘴!”话音未落,一道剑气闪过,刘浩的脖颈处鲜血淋漓,眼神中还流露出惊恐之色。
曹适也不解释,翻身上马匆匆离去,那些土匪看着他离去的方向,一一向张士隐抱拳追随而去。
“这位前辈其实良心不坏!”李潜沉思一阵,开口道。
二人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迷茫。
其实曹适的生平经历颇为奇特。他出身官宦世家,祖上三代皆在元廷身居要职,自幼受诗书礼义熏陶,才学过人,年纪轻轻便在乡试中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秀才,后被元顺帝亲点为进士,彼时可谓意气风发、前程光明,一心欲在朝堂施展抱负。
然而,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纷起,天下大乱。曹适刚接受元顺帝钦点,正踌躇满志之际,却传来噩耗。他的父亲身为守城将领,在抵御起义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那一刻,他如遭重创,满心抱负瞬间被悲痛淹没。他匆忙赶回家中料理后事,尚未从丧父之痛中缓过神来,又听闻大都(今北京)被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率军攻破,元顺帝仓皇北逃,元朝统治土崩瓦解。
曹适从一个即将踏入仕途的进士,沦为漂泊无依之人,被乱世洪流无情裹挟。
明朝初立,曹适虽三代在元廷为官,但其本身为汉人,报仇无门,况且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又不愿为朱元璋效力,心灰意冷之下,独自踏上终南山,本欲结庐而居、了此余生。未曾想此山竟是古代隐士的避世之所,那些隐士皆具大智慧,因不愿卷入天下纷争而隐居于此。
曹适在终南山的一座古墓中觅得这套剑法,剑法是一位号“素风散人”的隐士所创,古墓上仅有道号,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剑法原本无名,只因插在墓碑上的宝剑剑柄处刻有“隐灵”二字,曹适才将其命名为“空谷隐灵”。曹适学成后极少与人争斗,因他久居山中,无意出山,只愿在此地度过余生。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曹适正在演练剑法,一黑衣蒙面男子寻来,竟能细数他的生平过往,斥责他身为元朝进士,一身本领上不能忠君报国,下不能保家护民,空有才华与武艺,却在这山中苟且偷生,实乃懦夫行径。
曹适听闻此言,心中愤懑,手中长剑一抖,指向那男子道:“你是何人?有何资格在此评判于我!”
“在下只知你不忠不义、不仁不孝,枉读圣贤书,却甘作无胆男儿!”黑衣人声色俱厉地斥责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鄙夷。
曹适是汉人,他学这一身本领本就是为了匡扶朝政,但国不复存在,又何谈报国?元朝那时已然病入膏肓,如今江山归汉人所有,若自己去辅佐旧主,定会被同胞所耻笑。自己不去辅佐朱元璋也是因为坚守气节:一臣不侍二主。所以宁愿在这深山孤独终老,没想到此人竟说自己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他心中也是极为痛苦,却也无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