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讲解技巧(2/2)
“成功了!我这次真的成功了!”苍松激动地举起树枝,又连着试了好几次——每一次“按压弹簧”,他都刻意感受腰腹攒劲;每一次“弹起弹簧”,都让手臂顺着力量自然挥动。渐渐地,他不再需要刻意回想“弹簧”的比喻,腰腹与手臂的动作开始变得连贯,树枝劈下的轨迹也越来越直,越来越稳。
万剑一在一旁看着,也跟着开心。他发现,苍松的肩膀已经完全放松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高高耸起;手腕也不再紧绷,跟着手臂的动作自然转动;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困惑,多了几分笃定,显然是真正理解了“腰腹发力”的核心。
“现在我们换木剑试试,”万剑一说道,“还是按照‘弹簧’的节奏来,不要着急,慢慢找感觉。”
苍松点点头,拿起木剑,深吸一口气,站好姿势。他先将腰腹缓慢下沉,像是在仔细感受“弹簧按压”的力度;随后猛地向上弹起腰腹,手臂放松地跟着力量向下挥动——木剑带着一道平稳的弧线,从头顶劈向地面,虽然速度不算快,却没有丝毫晃动,剑刃划过空气时还带出了轻微的“咻”声,比之前用树枝练习时更显利落。
“你看!你用木剑也做到了!”万剑一连忙说道,“刚才那一下,腰腹的力气完全传到了剑尖上,就是标准的‘劈剑’发力!”
苍松看着手中的木剑,又看了看自己的腰腹,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笑容:“真的!我刚才一点都没使劲用手臂,全靠腰腹的‘弹簧’带动,剑就劈得这么稳!之前我练了一上午都没明白,你用个弹簧比喻,我一下子就懂了!”
“因为我们是孩子啊,”万剑一笑着说,“用我们能听懂的话讲,自然就容易学会了。你再多练几次,把‘弹簧’的节奏记在心里,以后不管是劈剑,还是学其他剑招,都能用得上这个方法。”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苍松按照“弹簧”的比喻,反复练习木剑劈砍。从一开始需要刻意回想“按压”与“弹起”的节奏,到后来能下意识地用腰腹带动手臂;从一开始剑刃偶尔偏移,到后来能精准地劈向练剑台边的小石子——他的进步肉眼可见,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万剑一则在一旁练习自己的“剑起青云”,偶尔会停下动作,给苍松提些小建议:“这次‘弹簧’压得有点太狠了,稍微轻一点,力气会更顺”“弹起的时候可以快一点,剑劈下去会更有劲儿”。每当苍松遇到小瓶颈,万剑一总能用简单易懂的话帮他调整,比如“就像弹弹簧不要太用力,不然会弹歪”“手臂再放松点,就像春天的柳条,软一点才好跟着风动”。
夕阳西斜时,苍松已经能熟练地用“弹簧发力法”完成“劈剑”动作,甚至能连续劈砍十几次而不觉得手腕酸痛。他拿着木剑,兴奋地对万剑一说:“剑一,我现在觉得劈剑特别轻松,就像玩一样!以后我学其他剑招,也能找你帮忙吗?”
“当然可以!”万剑一点头答应,“我们可以一起练剑,互相帮忙,这样进步会更快。”
两人收拾好东西,并肩向后山外走去。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间的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苍松一路上都在兴奋地说着自己练剑的感受,时不时还会比划一下“弹簧发力”的动作;万剑一则安静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心中满是成就感——用孩子的方式帮助朋友解决难题,这份快乐,比自己学会新剑招还要强烈。
他不知道,这种“用通俗比喻讲解复杂技巧”的能力,不仅让苍松对他愈发信服,还为他后续收获这个“小跟班”奠定了基础。而此刻,在通天峰后山的林间小路上,两个孩子的笑声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成了盛夏最温暖的修炼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