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326章 斗拱的密码(9月1日开学日)

第1326章 斗拱的密码(9月1日开学日)(2/2)

目录

就在晶体暴露在空气中的一刹那,奇异的光影在晶体表面急速流转、汇聚!阳光仿佛被其吸引、折射,在晶体上方不足一尺的虚空中,投射出一片清晰的光点坐标图!经纬线纵横交错,几个刺目的红色光点精准地标注在北大西洋的某片海域上,旁边甚至还有一行细小的、不断跳动的倒计时数字——正是“铁砧”演习的实时坐标和预计导弹试射窗口期!

“果然在此。”李玄策低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了然的冷意。他迅速将抽出的晶体暗榫复位,那虚空中的坐标图也随之消失,仿佛从未出现。他随手将暗榫递给旁边一位穿着便装、但眼神精悍的工作人员:“速传‘归巢’指挥部,目标海域坐标及时间窗口已确认。代号:‘松紧得宜’。”

工作人员接过暗榫,如同接过一件圣物,肃然点头,转身疾步离去。

工棚另一侧,方清墨正专注地研究着一个等比缩小的精密斗拱模型。模型由54层精巧的木构件嵌套而成,正是应县木塔斗拱结构的微缩复制品,用于维修前的受力模拟。她穿着米色的风衣,长发简单地挽在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注。她纤细的手指灵巧地拨弄着模型构件,时而拿起精密的电子测量仪记录数据。

“清墨,”李玄策的声音传来。

方清墨闻声抬头,目光越过忙碌的工人和堆积的木料,与丈夫交汇。无需言语,多年的默契让她瞬间明白了李玄策眼中的信息。她微微颔首,嘴角弯起一个沉静的弧度。

只见她放下手中的测量仪,走到工棚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银色金属箱旁。打开箱子,里面并非维修工具,而是一台闪烁着幽蓝指示灯的微型5G信号中继强化基站。她利落地拉出几根极细的光缆,一端接入基站,另一端则被她灵巧地、如同插花般,精准地连接到了那个木制斗拱模型的几个关键节点上。

“嗡——”

一声极其轻微的启动蜂鸣响起。基站指示灯由蓝转绿,开始稳定闪烁。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那静置于工作台上的木制斗拱模型,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从最底层的栌斗开始,一层接着一层,木构件内部的纹理竟由内而外地亮起了柔和的、如同呼吸般的暖白色光芒!光芒沿着复杂的榫卯咬合处流淌、蔓延,如同古树的汁液在脉络中奔涌。一层、两层、三层……光芒逐层向上点亮,速度越来越快,顷刻间,整个54层斗拱模型通体透亮,晶莹剔透,宛如一件由温玉雕琢而成的稀世珍宝,散发出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奇异光辉!

这光芒并非静止,而是如同心跳般有规律地脉动着,越来越强!最终,所有的光流都汇聚向模型的最顶端——那象征木塔塔刹的位置!

“咻——!”

一道凝练如实质的、肉眼几乎无法直视的炽白色光束,骤然从模型塔尖激射而出!光束无声无息,瞬间穿透工棚简易的顶棚,直刺苍穹!它的方向并非垂直向上,而是带着一个精妙绝伦的微小倾角,精准地指向遥远的天际线某个不可见的坐标点。

数万公里外的近地轨道上,一枚刚刚脱离运载火箭、进入末端机动阶段的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弹,其预设的飞行轨迹前方,空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微微扭曲了一下。一道来自地球表面、源自千年木塔模型的能量束,以人类现有物理法则难以解释的方式,跨越了时空的阻隔,精准地、柔和地拂过那枚致命武器的弹道必经之路。武器的惯性导航系统瞬间捕捉到一丝无法解析的微弱空间扰动,内置的规避程序被强制激活,弹体猛地一个微小偏转,以毫厘之差,擦着预设的演习目标区域边缘,滑入了无尽的太平洋深处。

塔下,方清墨仰头望着光束消失的方向,镜片反射着天空的蓝。她轻轻呼出一口气,额角有细微的汗珠渗出,几缕发丝粘在上面。她抬手用手背擦了擦,目光落回那光芒渐次暗淡、恢复古朴木色的斗拱模型上。

“成了?”李玄策走到她身边,声音温和。

“嗯,”方清墨点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模型上,带着一丝惊叹和探究,“能量转化率…超乎想象。古人的‘法式’,恐怕远不止是木作规矩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几只筑巢在塔檐深处的麻燕被刚才的光束惊动,振翅飞起。其中一只麻燕的喙中,叼着一小片在阳光下异常耀眼的金箔碎片——大约是维修时从某个隐秘角落震落的旧物。那碎片极小,却反射着刺目的光芒,在空中一闪而过。

李玄策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那片金光。他的视线追随着麻燕飞行的轨迹,掠过层层叠叠的木构架,最终停留在高塔内部一根粗大的横梁上。那梁木表面覆盖着经年累积的、厚厚的灰尘。麻燕飞掠带起的气流,扰动了梁上的尘埃,使得灰尘颗粒的分布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在普通人眼中,这不过是灰尘的飘散。但在李玄策眼中,那些飘散、落定的细微尘埃,在透过塔窗照射进来的几缕倾斜光柱映照下,其落点形成的图案,竟与国安部空间态势感知中心刚刚更新的、近地轨道上几处高危太空垃圾群的最新运行轨迹预测图,有着惊人的神似!

他微微仰着头,阳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轮廓,眼神深邃如古井,倒映着千年木塔的沧桑与头顶那片危机四伏的星空。

塔外,风不知何时停了。夕阳的余晖将木塔巨大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在黄土高原上,也笼罩着塔下忙碌的工棚。风铎沉寂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归巢鸟雀的鸣叫。张师傅还在对着那段梁材琢磨卯眼的松紧,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切从未发生。方清墨轻轻抚摸着那温热的斗拱模型,感受着指尖下木质纹理的余温。李天枢则走到塔基下,弯腰拾起了那片最初飘落的鸽羽,羽毛的根部,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人造物的微弱电磁残留。

古塔沉默,斗拱层叠,榫卯咬合处传递着跨越千年的力量与智慧。灰尘落定,勾勒出未来的轨迹;风过留声,暗藏着宇宙的密码。在这个开学日的黄昏,应县木塔的每一根木头,每一道刻痕,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守护之道,存乎一心;攻防之机,尽在方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