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46章 林间小调

第146章 林间小调(2/2)

目录

“顺山倒来——!迎山倒——!”

“看清了风向再下斧哎——!”

“哈腰挂呀——!个就位——!”

“木梉一响黄金万两喽——!”

“嘿——!唑——!”

这号子带着明显的指令性,仿佛让人看到了原始森林里,伐木工人们喊着号子,巨木轰然倒下的惊险场面。几个年轻后生听得热血沸腾,也跟着胡乱地“嘿唑”、“嗨呦”起来,虽然不成调,却极大地宣泄了体力劳动的疲乏。

号子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不仅仅是男人,连一些跟着来帮忙做饭、送水的妇女们,也被这气氛感染,聚在一起,小声哼唱起了她们熟悉的、旋律更柔美一些的东北民歌《月牙五更》或者是《送情郎》的片段。虽然声音细弱,却像山涧的清泉,滋润着这充满阳刚之气的劳动场面。

“春季里呀,桃花红又红啊……”

“孟姜女呀,绣房泪盈盈啊……”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了大门东啊……”

婉转的曲调与雄浑的号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奇妙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林交响乐。

程立秋听着这熟悉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乡音乡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他的根,他的乡亲。他们的乐观,他们的坚韧,就藏在这看似粗犷实则深情的歌声里。他不再觉得劳作是纯粹的辛苦,而是一种创造,一种与土地、与乡亲们血脉相连的仪式。

休息的哨声响了。人们纷纷找地方坐下,拿出自带的水壶和干粮,就着咸菜疙瘩,大口吃喝起来。汗水依旧在流淌,但脸上的疲惫却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满足感。

程立秋和王栓柱、韩老栓几人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壶凉开水。

“立秋啊,你这法子好!”韩老栓灌了口水,感慨道,“这人啊,干活不能光闷着,得有点响动,有点乐子。你看大伙儿,唱几句,嚎两嗓子,这劲儿就又上来了!”

王栓柱也笑道:“是啊,以前光知道傻干,累得贼死。现在这么一闹腾,感觉时间过得都快了!”

程立秋看着远处那些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笑着、甚至还有人即兴来段二人转小帽引得众人哄笑的乡亲们,点了点头:“干活不光是为了挣钱吃饭,也得有点滋味。咱们这参田,不只是咱的产业,也是大伙儿一起奋斗的地方。有点歌声,有点笑声,这日子才有奔头。”

短暂的休息过后,劳作继续。号子声和说笑声也再次响起,伴随着铁器的撞击声和泥土的翻动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山坡上,奏响着属于劳动者的、最朴拙也最动人的乐章。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收工的哨声吹响,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扛着工具,说说笑笑地走在下山的路上。歌声依旧在继续,不再是劳动号子,而是变成了随意哼唱的小调,飘散在晚风里,融入了暮色中。

程立秋走在最后,回头望去,那片新开垦的土地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厚重。他知道,今天洒下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歌声与欢笑。它们如同最好的肥料,将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田。

林间小调,唱的不仅是生活,更是希望。而这希望,正如同那破土而出的参苗,在这片黑土地上,茁壮生长。猎人的耳朵,不仅能分辨野兽的踪迹,也能听懂这山林间最动听的人间烟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