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铜锡分形(2/2)
“乙号,加镍液三豆。”
“丙号,加镍液五豆……”
每一次添加,他都用特制的陶棒快速搅拌,力求均匀,并记录下添加的比例(近似百分比)。混合熔液再次浇注入小剑范,并严格采用之前摸索出的、能获得最佳韧性的淬火时机和速度(即修正后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淬火。
淬火后的小剑坯被取出、打磨开刃。真正的考验开始——硬度与韧性测试。
周鸣取来几块不同硬度的磨石(砂岩、花岗岩),让工匠用标准力道在每一柄小剑的刃口同一位置反复刮擦固定次数,观察刃口磨损卷曲的程度(硬度测试)。接着,又将剑坯固定,用重锤以固定高度和力道,敲击剑身同一位置,观察其变形程度和是否崩裂(韧性测试)。
甲号剑(低镍),刃口磨损严重(硬度低),敲击后变形大但未裂(韧性好)。
丙号剑(高镍),刃口几乎无磨损(硬度极高),但只承受了两锤便“当啷”一声脆断!断口灰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乙号剑上。这是添加了“三豆半”镍液的那一柄。工匠用砂岩磨石刮擦刃口二十次,刃口仅出现极其细微的磨痕。接着,重锤敲击!
“当!”剑身弯曲。
“当!”弯曲幅度更大。
“当!当!当!”连续五锤!剑身已弯曲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却依然顽强地连接着,只在锤击点中心出现细微的裂纹,并未彻底断裂!韧性惊人!
“成了!”冶大匠激动得嗓音都变了调。
周鸣拿起乙号剑坯,指尖感受着那经过千锤百炼的金属传递来的、冰冷而坚韧的力量。脑中精确的数据流奔腾不息:“镍掺杂比例≈3.5%。此比例下,镍原子有效钉扎位错,抑制脆性相粗化,同时固溶强化铜基体,显着提升强韧性平衡点……”这个“3.5%”的黄金比例,正是无数次失败实验和冰冷计算得出的最优解!
“开炉!祭火神!”冶大匠洪亮的声音在巨大的主炉区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敬畏和信心。这一次,熔炼的规模远超以往。
最上等的孔雀石、锡石被精心挑选、粉碎、焙烧。关键的核心熔炼坩埚内,铜液翻腾。周鸣亲自立于炉前,如同掌控雷霆的神只。他手中持一柄长柄玉勺(象征洁净与精确),玉勺内盛放着经过反复提纯、配比精确到毫厘的镍铜合金熔液(白铜)以及高纯锡锭熔炼的“锡精”。他心中默念着最终的合金配方:铜85.5%,锡11%,镍3.5%。
“入锡精!”周鸣手腕沉稳,玉勺倾斜,银亮的锡液如同九天银河,精准地汇入赤红的铜液漩涡中,迅速交融。
“入白铜母!”第二勺,颜色略显暗淡的白铜熔液注入,无声地渗透、弥散。
他亲自掌控着巨大的鼓风橐龠节奏,炉火由赤红转为耀眼的炽白,又被他精确地压制回一种内蕴神光的、均匀稳定的金红色。“七曜测温器”内薄陶片的爆裂声被他控制在最和谐的“镇星位”(代表理想高温)。他心中那幅无形的温度-时间微分图谱运转到极致,每一个鼓风节奏、每一次添炭时机,都严格对应着图谱上的坐标点,确保熔液成分均匀、气体和杂质充分上浮。
“清渣!”周鸣下令。工匠们用特制的长柄陶耙,小心撇去熔液表面最后一丝浮渣,露出下方纯净如液态黄金、却又隐隐透出星砂般蓝紫色泽的合金熔液——这是镍元素赋予的神秘辉光。
“吉时已至!起!”周鸣的声音穿透鼓风的轰鸣。
巨大的坩埚被数名强壮的工匠用特制的耐火坩埚钳抬起。赤金色的熔液流泻而下,如同一条咆哮的金属火龙,精准地注入早已预热好的、雕刻着繁复玄鸟图腾(楚国至高象征)的巨型陶土剑范浇口之中。熔液瞬间充满剑范的每一寸空间,玄鸟的羽翼在灼热的熔流中仿佛要振翅高飞!
所有的工匠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剑范。
周鸣闭目凝神,心神全部沉浸在那条无形的冷却曲线上。环境温度、空气流动、剑范厚度、铸型热容……无数变量在他脑中飞速计算、整合。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息都如同一个世纪。
就在那灼热的剑范红光由亮白转为橘红、再由橘红沉入暗红、即将隐没于黑暗的临界瞬间——周鸣猛地睁开眼,精光爆射,断喝如雷:“淬!”
“轰——!”巨大的剑范被迅速夹起,猛地浸入旁边早已备好的、流动的、取自山阴寒潭的冰冷活水之中!
这一次,汽化的声响惊天动地!浓郁到化不开的白雾如同蘑菇云般腾起,瞬间吞噬了小半个工坊!冰冷的水遇到炽热的金属,发出尖锐刺耳的嘶鸣,仿佛神鸟的初啼!水槽中的水剧烈地沸腾翻滚!
整整一炷香的时间,白雾才缓缓散去。石槽内,巨大的剑范静静地躺着,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水垢和淬火氧化皮,毫不起眼。
“破范!”周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工匠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用特制的青铜楔子和石锤,小心翼翼地敲开剑范的外壳。泥土簌簌落下,露出了里面那柄沉睡的剑。
当最后一层陶土被剥离,一泓幽冷的寒光骤然迸射出来!仿佛沉睡了万年的冰河在瞬间解冻!
剑身长约三尺三寸,线条流畅而刚健,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内敛、却又隐含雷霆之威的玄青色(镍铜合金与特殊淬火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剑脊挺拔,两侧刃口在昏暗的光线下,自行凝聚着森然的毫芒。最引人注目的是靠近剑格处的剑身,隐约可见如同玄鸟展翅翱翔于星海般的、极其细密而玄奥的暗纹——那是淬火时形成的、肉眼难辨的微观马氏体针状组织在宏观上的神秘显现!
冶大匠颤抖着双手,用最柔软的鹿皮包裹剑柄,将其捧出石槽,呈到周鸣面前。剑身残留的寒意隔着鹿皮都能清晰感受到。
周鸣接过长剑,入手沉重而均衡。他屈指,在靠近剑尖的刃口处轻轻一弹。
“铮——!”
一声清越悠长、穿金裂石般的剑鸣骤然响起!如同九天凤唳,瞬间压过了工坊内所有的嘈杂,在山洞中久久回荡,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这剑鸣,纯粹、冷冽、饱含杀伐之气,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韵律感!
“试刃!”周鸣将剑递给身旁一名臂力最强的工匠。
工匠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剑,走到早已备好的一叠厚厚素帛(丝绸)前。他屏息凝神,猛地挥剑下劈!动作毫无花哨,只有纯粹的速度与力量!
“嘶啦——!”
没有想象中的阻滞感,剑刃如同热刀切过凝固的油脂,又如同清风拂过薄纱!那叠厚达半尺的素帛,竟被这一剑无声无息地、平滑无比地一分为二!切口整齐得如同尺量!被切开的素帛上半部分缓缓滑落,飘落在地。
死寂!绝对的死寂!
紧接着,是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周鸣和那柄神剑叩拜!
“神剑!玄鸟神剑!”
“数公真乃神人也!”
周鸣的目光却落在了剑格(护手)处。在旁人看来,那里只是铸造时形成的、用于握持防滑的粗糙云雷纹。只有周鸣知道,在几处看似随意的纹路转折和凹陷深处,他用特制的、比针尖还细的硬玉笔,以肉眼几乎无法辨识的微雕技艺,刻下了一串极其微小、却蕴含宇宙至理的符号:
dt\/dt=-k(t-t?)\/(pcV)
这是一个极度简化的、描述剑体在淬火介质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微分方程核心。dt\/dt代表温度变化速率,k是热传导系数(取决于剑体材质、形状和淬火液特性),t是剑体温度,t?是淬火液(环境)温度,p是密度,c是比热容,V是体积。它无声地记录着淬火瞬间,热量流失、晶体相变、材料涅盘重生的全部奥秘!这是数学对物质世界最隐秘规则的终极掌控!
当这柄被命名为“玄鸟·算锋”的神剑呈于楚王案前,一剑轻易斩断三柄精铁护卫的佩剑时,整个章华台为之震动。楚王抚摸着剑身那玄奥的星纹与冰冷的锋刃,良久,慨然长叹:“此非人力,乃天算之锋!赐名‘算锋’,昭示天下,我大楚得格物算天之圣!”
铜绿山的矿洞深处,炉火依旧日夜不息。周鸣站在重新规划的冶炼区前,看着工匠们严格遵循新的“九宫熔炼法”(分区控制温度、分阶段添加合金、精确淬火)忙碌着。一柄柄闪烁着玄青光泽、坚韧锋锐的剑坯被源源不断地淬炼出来。那曾经困扰楚国的脆裂噩梦,在冰冷的数学逻辑面前,烟消云散。唯有剑格深处那微不可察的微分烙印,如同一个沉默的预言者,静待着千年之后,能读懂它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