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得胜归来(2/2)
卫旌本想提醒步骘两人的寒门出身,但见到陆逊这个“外人”在此也不好再说下,只能无奈的停止继续说下去的想法。
“那就叨扰伯言了,我与你同去桂阳郡见识一番。”步骘出言道。
“子山,你……………………………………”卫旌终究还是没有再出言阻止,毕竟相识多年卫旌太了解步骘的性格了。
陆逊面上一喜道:“子山先生客气了,能邀请子山先生同往是在下之幸。不知子山先生可会骑马?”
步骘点了点头。
陆逊道:“我让护卫给子山先生安排一匹骏马,我们一路驾马前往桂阳郡如何?”
步骘道:“善!”
“子山先生可需要收拾行囊?我等可在此等候。”
“在下身无长物,只有这一个小行囊随身,随时可以出发。”步骘说完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小小行囊。
陆逊见此问道:“那我们即刻出发?”
步骘点了点头,随后又转向卫旌道:“子旗,我也想去见识一下伯言口中的林郡守之风采。至于出仕…………………我暂无想法,待我游历归来再与你相约共饮。”
说完步骘起身对着卫旌拱手一礼便转身离开,陆逊也出于礼节向卫旌拱手一礼,再招呼食肆内的护卫一同离去。卫旌见此也知道步骘去意已决,便同样对着二人拱手一礼目送众人离开。
离开食肆后陆逊的护卫为步骘送上一匹马,步骘一个利落的翻身上马,随后放好行囊。此时陆逊及众护卫也都早已上马,众人一同驾马而去离开会稽郡往桂阳郡方向行去。
……………………………………………………………
此时郴县的城门之外,林铤带领着麾下主要文武近臣在此等候。
没错,今日正是赵云率军得胜返回郴县之日。阳山县光复后又迅速拿下苍梧郡的封阳县,这无异于“开疆扩土”了,如此桂阳郡便有了南下交州的“前哨站”了。
等了一会儿,就见远处隐隐有大量的人影憧憧,不用猜也知道应是赵云率领返回郴县的军队。待军队走近就见旌旗猎猎,军队思绪整齐划一手持兵刃正向郴县城门处行进而来。如此景象对于加入林铤麾下已久的刘巴等人自是早已不稀奇,但对于王粲和蒋琬这些加入不久的人来说无异于是震撼到无以复加的。毕竟如此军容,如此战力的军队放眼大汉十三州都是屈指可数的。
蒋琬在一旁震惊的同时心中也在嘀咕着:“我也算是游历不少地方,各地的军队也算是见过不少,却从未见过如主公麾下这般的军队。原先听过徐文向的陷阵营,不过也就千人之数,至多也就是可以媲美先前高顺的陷阵营。如今见到子龙将军所率领的军队方知令行禁止在主公这里是对所有士卒的要求,而在其他各势力而言却算得上是精锐了。想来主公能够短时间从一介白身到如今的一郡作为立身之地绝非如外界传闻那般纯属运气使然,以如今的状况,这天下主公或许也可一争…………………………………………看来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林铤此时正是一脸欣喜的望着前方,根本想不到身后的蒋琬脑中已经闪过无数的想法。
却见一人白袍银甲,胯下一匹神骏的白色战马,其身上所披的白色披风被风吹的猎猎作响,此人正是在军队最前方的此番得胜归来的领军大将赵云。
只见军队行至郴县城门莫约二里左右的位置便停了下来,赵云则是率张南等几名将士策马至近前迅速翻身下马上前抱拳行礼道:“主公!属下幸不辱命!”
林铤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子龙不愧是我桂阳郡的大将!此战不但打赢了,更是打得漂亮!以疾风之势连下二城,顺便把吴巨军全扫出桂阳郡!”
赵云闻言也是面上一喜,随即又请罪一般说道:“只是属下未尽全功,让敌方大将区景给跑了!”
林铤拍了拍赵云的肩膀道:“子龙此番与全军诸位将士皆是立下大功,至于区景这位“大功臣”…………………………………………”
林铤停顿了一下,随即朗声大笑道:“我本欲好好犒赏其一番,不想区景这是为我们节省钱粮啊!立了如此大功竟然就这么不打一声“招呼”就离开了,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我看此战我军中任何人都不可以称之为首功,当属我们的“大功臣”区景应为首功!哈哈哈哈哈…………………………………”
说完林铤便肆意的狂笑起来,而赵云及林铤身后众位文武近臣,赵云身边的将领都如林铤一般的大笑起来。众人是真心的想笑,虽然是被林铤的风趣幽默的言语给引发的笑意,另一方面也是在肆意的嘲讽吴巨军中将领之无能,相信今日之后蒋琬便会安排绣衣卫将这些信息在苍梧郡四处传扬,这招可谓是杀人诛心。相信此战之后吴巨在一段时间内应该会“安静”一些了,如此也为之后的战略扩张稍稍稳定了后方。
林铤道:“全军就地返回各自屯驻之所,之后会有庆功宴犒劳全军,子龙及众位将士随我一同入城。”
说完便拉着赵云的手一同进郴县。
【步骘[buzhi](出生年份不详—公元247年),字子山,徐州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中国三国时期孙吴流寓士人的代表人物,官员。步骘早年迁居到江东避乱,担任孙权主记,后任海盐长,又任车骑将军东曹掾兼任徐州治中从事。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出领鄱阳太守,随即迁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次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迁任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被授予符节,屯驻沤口。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步骘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同年都督西陵,代替陆逊镇抚吴蜀边境。赤乌九年(公元246年),步骘代替去世的陆逊出任丞相。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去世。步骘在夷陵之战中,平定了零陵、桂阳等荆南诸郡,稳定了孙吴的战略后方。吴国在夷陵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步骘坐镇西陵十八年,安边有术,宽宏为政,深得民心,邻敌亦惧敬其威信,从不敢侵扰。其着有《表言塞江》《上疏请备蜀》《上疏论典校》《上疏奖劝太子登》等。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步骘教导门生时,手不释卷,衣饰和居处都和一般儒生一样朴素。但妻妾的衣饰奢华,令他被当时人讥笑】
【卫旌(约公元177年-卒年不详),字子旗,徐州广陵郡人,东汉末年至东吴中期官员,才干过人,刚烈忠贞,官至尚书。东汉末年避乱江东,与步骘以种瓜为生,兼贩蔬菜,夜晚研习经传及诸子百家,博览群书。因担忧豪族焦矫门客侵扰,二人携瓜果与名帖前往拜谒,焦矫故意卧床怠慢,卫旌多次欲离去,步骘则以隐忍劝慰。随步骘投效孙权,后出任武陵太守,被举荐为荆州俊贤。因事遭孙权免职,闲居后复任尚书,最终卒于任上。从卫旌的个人事迹可以看出,卫旌才华横溢,学识广博,才干过人,所以在吴国曾任一方牧守,入朝也担任处理政事的尚书。但卫旌其人性格刚强,为人清高,有点刚愎自用,先是拜访焦征羌,有求于人却又自恃傲骨,处处表现出不耐,与步骘相比缺乏稳重和识时务;后来又是受到小人挑拨,主观的认为潘濬想要叛逃,导致自己被免官罢黜在家,后半生郁郁不得志。纵观三国,卫旌与蜀汉的彭羕、廖立,曹魏的许攸一样,皆是有才无德,恃宠而骄,最后都败于自己的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