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 > 第310章 基因链的永恒答案

第310章 基因链的永恒答案(1/2)

目录

陈岸将密封袋放进工具箱,咔哒一声锁上。

船靠岸时风势渐小,海浪轻拍着码头。周大海解开缆绳,没说话,只朝生态站点了点头。他侄子拎着潜水服往屋里走,脚步有些踉跄,大概是累了。

陈岸没多寒暄,径直走进生态站。

灯刚亮起,屏幕却仍是黑的。他把石碑放在操作台上,翻过来露出那行字:时空囚徒07号已释放。指尖在“07”上停留了几秒,随后接通了声呐仪。

浮标仍有信号,最后一次震动的波形图自动跳出。他打开摩尔斯解码程序,输入那段0.8秒的频率。系统提示格式错误。他换了三次参数,最终关闭自动识别,手动调整频段。

耳机里传来断续的滴答声。

第一遍听不清,第二遍能辨出节奏。第三遍,他忽然停下。

这不是求救信号。

是音乐。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没听过几首歌。但这支曲子他太熟悉了——前世公司楼下咖啡馆每晚七点都会播放《回家》。他常加班到深夜,耳朵早已听熟。每次旋律响起,心便不由松下来。

他听了七遍,将节拍拍成摩尔斯码。

屏幕上缓缓浮现三个字:你自由了。

陈岸摘下耳机,靠在椅背上。屋内安静,只有机器风扇低鸣。

他想起那个夜晚,趴在工位修改方案,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至午夜十二点整,音响恰好响起这首歌。他抬头望了一眼空荡的办公室,喝了一口凉透的咖啡,继续敲打键盘。那是他生命中最后听见的声音。

如今它从海底传来,化作电波,告诉他可以离开了。

他起身,用激光雕刻器取了一滴血,滴入样本槽。又从背包取出航海日志,翻到夹着工卡残片的那一页。纸页泛黄,边缘碎裂,但他记得位置。他用镊子小心刮下一点残留物,放入另一检测口。

主控台启动,基因链开始重组。

屏幕上的双螺旋刚成型便扭曲起来,仿佛被无形之力拉扯。灯光闪了一下,电压不稳。台风将至,供电撑不了多久。

陈岸手覆在确认键上,静待数据跑完。

突然,画面定格。

两条dNA链缓缓展开,不再旋转,化作一黑一白两条鱼,头尾相接,在空中游动。它们绕行一圈,分别向上与向下离去——上方那条鱼身上浮现出1983年的日历画面,下方则映出现今渔村的街景。

两鱼越游越远,最终消逝为两个光点。

系统语音响起:“时空身份确认,任务完成。”

话音落下,生态站所有设备同时断电。备用电源毫无反应,如同能源被彻底切断。

陈暗未动。他知道,这是正常的。

就像手机充满后自动断电,系统做完该做的事,便会退出。

他走到窗边,推开玻璃门。

外头天色未明,风雨斜扫进来。远处海面漆黑,却能听见浪声。岸边路灯忽明忽暗,宛如即将熄灭的火苗。

他立于观测平台,凝视前方。

渐渐地,空气起了变化。

两个影子自虚无中浮现,重叠交织——一边是低矮土房与泥路,墙上贴着旧报纸;另一边是新建楼房与水泥路面,宣传栏挂着县报头条。

一张报纸随风飘起。

左侧写着“1983年全国渔业政策调整会议召开”,右侧标题是《渔民英雄陈岸建成生态观测网》。两张纸在空中飞舞,像两只不愿落地的鸟。

陈岸静静看着。

他想起妹妹第一次算清账本那天,噼里啪啦打着算盘,抬起头笑着说:“哥,我们有钱过年了。”想起弟弟学会游泳后扑进他怀里,浑身湿漉漉地笑。想起洪叔递来毛巾时手上的老茧,还有周大海蹲在船头发呆的模样。

这些事并未发生在1983年。

它们发生在此处,在这个有名字、有回应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