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804章 居中书刚直不阿 治荆南遗爱长存

第9804章 居中书刚直不阿 治荆南遗爱长存(1/2)

目录

至元初年的燕京,皇城初具规模。中书省衙署内,新任平章政事廉希宪正伏案批阅文书。烛光映照着他清癯的面容,虽年仅四旬,鬓角已见星霜。

大人,已过三更了。书吏轻声提醒。

廉希宪抬头揉了揉额角:这些积压的案卷,早一日理清,百姓便少受一日苦。

自从中统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之乱平定后,忽必烈锐意革新,将廉希宪从地方调入中枢。此时的大元王朝,正处在从游牧帝国向中原王朝转型的关键时期。

翌日清晨,中书省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廉希宪将一叠文书推至众官员面前:诸位请看,仅去年一年,各路新增官吏达三百余人,而税赋反减两成。此等冗滥,岂能坐视?

右司郎中怯薛出身,不以为然:平章大人未免过虑。我朝疆域日广,多设官职也是常理。

非也。廉希宪取出一卷章程,我拟就《官员迁转法》细则,请诸位共议。其要在定品秩、明升降、杜侥幸。今后官吏升迁,须论功过、察德行、考政绩。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这意味着许多靠门路晋升的官员将受影响。

新政推行之际,最大的阻力来自权臣阿合马。这个以聚敛之能深得忽必烈宠信的色目人,掌控着朝廷财政大权。

这日,忽必烈在便殿召见重臣议事。阿合马率先发难:陛下,臣以为御史台与各路提刑按察司,徒增冗员,妨碍政务,宜加裁撤。

几位大臣随声附和。忽必烈转向一直沉默的廉希宪:廉爱卿以为如何?

廉希宪整肃衣冠,趋前奏对:立台察,古制也。内劾奸邪,外察越轨,体察民情。于国政有益莫大于此!他目光如炬,直视阿合马,若无台察,则上下专横,贪暴恣意,国事何成?

阿合马脸色铁青:廉平章此言,莫非暗指下官?

是非自有公论。廉希宪转向御座,陛下,昔唐太宗置谏官,宋太祖重台谏,皆致治世。今欲行汉法,岂可废此要制?

忽必烈颔首:爱卿所言甚是。台察之制,不可轻废。

退朝后,阿合马在殿外拦住廉希宪,皮笑肉不笑地说:平章大人今日好不威风。

廉希宪淡然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希宪但知秉公而言,何来威风?

阿合马碰了个软钉子,悻悻而去。

同僚为廉希宪担忧:阿合马圣眷正隆,大人何苦与他结怨?

廉希宪正色道:若人人明哲保身,要这中书省何用?

至元七年(1270年)春,廉希宪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家中。医官诊脉后道:大人之疾,需以砂糖为引。

然而战乱初定,砂糖在北方极为稀罕。家人寻遍燕京药铺,竟一无所获。

这日,阿合马突然造访。他令随从捧上一个锦盒:闻平章贵体欠安,特奉上西域砂糖二斤,聊表心意。

廉希宪卧在榻上,面色苍白却目光坚定:多谢好意,然此物希宪不敢受。

阿合马笑道:大人何必见外?不过些许药材而已。

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廉希宪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

阿合马勃然变色,拂袖而去。

家人忧心忡忡:老爷何必如此决绝?

廉希宪闭目叹道:阿合马聚敛害民,我若受他馈赠,他日如何纠劾?宁死不负此心。

这场大病让廉希宪休养了整整半年。期间,忽必烈多次遣太医诊治,恩宠不衰。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南宋江陵。这片新附之地民心未定,急需能臣治理。忽必烈再次起用正在养病的廉希宪,命他行省荆南。

离京前,忽必特在宫中赐宴。酒过三巡,皇帝关切地说:江陵新附,百废待兴。然爱卿病体未愈,朕实不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