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水落石出(2/2)
“李涵!”两人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个名字!这位工部员外郎,杨隆的外甥,既有动机:保护杨隆残党及自身利益,也有条件:接触别苑,了解宫廷,更有渠道:可能通过杨隆旧关系联系上“影阁”或董宦官这类人!
事不宜迟!梁铮与秦泰立刻调动所有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李涵府邸及其在工部的值房!
果然,在李涵书房一个极其隐蔽的暗格中,搜出了尚未转移的大量赃银票证、与海外走私团伙来往的密信,甚至还有一小块用油纸包裹的、与女尸脸上发现的材质几乎一致的淡黄色奇异薄膜!证据确凿!
面对如山铁证,李涵面色如土,瘫倒在地,再也无法狡辩。
他供认不讳:得知秦泰正在暗中深入调查工部亏空案,恐其查到杨隆及自己头上,便想出这条毒计。他偶然从一个因风浪受损、临时停靠天津卫的西洋商船货物中,获得了这些“奇特如胶似革”的材料,知其罕见,便珍藏起来。
后利用董宦官对苏婉容的旧情和愧疚,然而苏婉容因赵家倒台而惶惶不可终日,曾求助于李涵,李涵知其与董关系,威逼利诱,让董宦官相信苏婉容是被迫害至疯癫,愿意协助她“假死脱身”,并提供了那些材料用于易容。实际上,他却指使“影阁”杀手,用董制作的冰针杀了苏,再利用董的技艺和愧疚心理完成后续布置,企图将祸水引向赵彦茹,从而牵制秦泰。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真凶落网,等待他的将是律法的严惩。董宦官在狱中得知全部真相后,当夜便用一根偷偷藏起的、削尖的竹篾自尽身亡,追随他那段被利用的、充满悔恨的旧情而去。
月色如水,洒满大理寺的庭院,洗尽了连日来的阴霾与血腥。
积雪未化,一片澄澈清明。
元元却轻轻叹了口气,依偎在梁铮身侧:“案子虽破了,可心里总觉得……有些空落落的。那些来自西洋的材料……这次是偶然得来,下次呢?它们的出现,会不会……改变些什么?”她来自未来,深知这些“偶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梁铮握住她微凉的手,温暖而坚定。他目光掠过重重宫阙,望向深邃的夜空,声音沉稳而有力:“世事如棋,变化无常。但有我在,无论来自何方风浪,我们一同面对。”
镜月湖案了结,但无论是西洋奇物带来的隐忧,还是朝堂中未曾停息的暗流,都预示着,未来的路,依然不会平坦。而下一场风雨,或许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