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归京风波起,流言肆朝堂(1/2)
摄政王萧执携失踪三年的王妃苏晚与小世子萧念安返京的消息,如同在看似平静无波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千斤巨石,瞬间在京城这潭深水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其引发的震动,远远超过了任何一项政令或是边关战报,成为了上至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下至市井百姓、茶楼酒肆中最炙手可热、无人不谈的焦点。
曾经的“睿王妃病故”之说,在这活生生的三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攻自破。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甚嚣尘上、真假难辨的猜测与流言,如同春日里疯长的野草,在京城每一个角落蔓延。
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王妃当年是身患奇症,被王爷爱妻心切,秘密送往江南灵秀之地养病,如今方得痊愈归来;
有人则挤眉弄眼,窃窃私语,暗示王妃当年是因背负了不白之“妖女”污名,不堪朝野压力,才不得不假死遁走,远避他乡;
更有甚者,将小世子那与萧执酷似的眉眼与三年前那场牵扯皇权、北戎的巨大风波联系起来,编织出各种离奇曲折、足以写成话本的故事,在暗地里流传。
朝堂之上,表面维持着对摄政王的敬畏,底下却是暗流汹涌。
以镇国公为首的一批勋贵重臣,虽大多认可萧执摄政以来整饬吏治、稳定边疆的铁腕与功绩,但对于苏晚的骤然回归,无不深感忧虑,乃至抵触。
他们无法忘记,也无法释怀当年那些指向苏晚的、“干预朝政”、“勾结北戎”的严厉指控,即便后来证明其中多有构陷,但那“污名”的阴影似乎从未在他们心中彻底散去。
他们固执地认为,这个身份特殊、经历成谜的女子,其存在本身,就是动摇国本、可能引发新一轮朝局动荡的不稳定因素。
在一次气氛凝重的朝会上,须发皆白、老成持重的镇国公,手持玉笏,出列躬身,语重心长,字字句句看似充满关切,实则暗藏机锋,带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王爷,王妃娘娘平安归来,本是我朝一大喜事,老臣亦为之欣慰。然则……”
他话锋一转,抬起的眼中带着深意,
“当年之事,牵连甚广,天下人皆有耳闻。
如今王妃身份……颇为尴尬,小世子名分亦未昭告天下,正式册立。
长此以往,悠悠众口难堵,恐非社稷之福啊!
还望王爷三思,以大局为重!”
这还算是委婉的劝谏。
另有几位以耿直(或者说固执)闻名的御史言官,更是直接呈上措辞激烈的奏折,在殿前朗声宣读,唾沫横飞:
“苏氏女当年便以狐媚之态祸乱宫闱,其心叵测,其行可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