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假太监到大楚皇帝 > 第763章 修行热潮

第763章 修行热潮(1/2)

目录

起源世界的清晨,天还未亮透,灵脉修行场的轮廓已被点点微光勾勒——那是修行者们提前点亮的“灵脉灯”,淡绿色的光晕从场边的石柱上蔓延开来,照亮了整齐排列的修行垫。往日里只有零星几人晨练的场地,如今已挤满了身影:岩灵族修行者盘膝坐在岩石旁,双手按地感受地脉能量;木羽族弟子展开翅膀悬停半空,指尖流转着感知能量;水汐族修行者蹲在溪边,用指尖轻触水面,练习能量与水流的共鸣。

“呼吸要稳,跟着地脉的节奏走!”石坚长老的声音穿透晨雾,他正巡回指导岩灵族的年轻修行者,“还记得苏御大人教的‘呼吸控能法’吗?吸气时像土壤吸收雨水,呼气时像根系输送养分,不要急着催发能量!”不远处,修行传承阁的窗口也挤满了人,几位导师正低头解答修行者的疑问,桌上摊开的《守护修行纲要》被翻得边角微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这场席卷起源世界的修行热潮,不是短暂的跟风,而是苏御、萧嫣指引后,修行者们“以守护为初心、以提升为目标”的自发行动,从日常细节到特色活动,从个人成长到族群协作,处处洋溢着向光而行的力量。

苏御、萧嫣离开后,修行传承阁成为了热潮的“核心引擎”。阁内每天清晨便开门,导师们根据修行者的族群、境界、短板,制定“个性化修行计划”:针对刚入门的少年,安排“基础能量感知+简单守护实践”(如帮灵脉农田除草时练控能);针对瓶颈期的中年修行者,设计“实战模拟+心得交流”(如模拟防御混沌残孽时突破技巧);针对接近“守护境”的高阶者,布置“灵脉保护任务+跨族群协作”(如联合其他族群净化灵脉分支)。

“以前我修行全靠自己摸索,练了两年还是‘灵脉境’初期,”一位水汐族修行者拿着专属计划,语气里满是庆幸,“现在导师帮我分析,说我是‘能量融合太急,忽略了水流的自然节奏’,还安排我每天上午在溪边练‘水纹控能’,下午帮族人净化井水——才一个月,我就能轻松让水流绕开井里的生灵,能量控制比以前稳多了!”

修行场也多了“时段化分区”:清晨时“基础修炼区”,适合打磨控能技巧;上午是“实践结合区”,修行者分组前往灵脉农田、守护亭等地,边完成守护任务边修行;下午时“答疑交流区”,导师坐班解答疑问,修行者也能自发组队讨论;夜晚则是“冥想感悟区”,在灵脉灯的光晕下,修行者们复盘当日收获,从自然中汲取修行灵感。

就连聚居地的角落,也多了“微型修行点”——岩灵族的石屋旁,几块平整的岩石成了练“守御之力”的场地;木羽族的树冠下,挂着用能量藤蔓编织的“感知训练网”;水汐族的河边,摆着用于练习“水凝术”的陶罐。“现在走哪儿都能修行,”一位年轻的岩灵族少年拍了拍身边的岩石,“我每天放学都会来这儿练刻符文,以前刻一道要半小时,现在十分钟就能刻得又快又好,长老说我再努力,明年就能进‘少年修行队’了!”

三大族群结合自身能力与起源世界的守护需求,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修行活动,让修行不再是“闭门练招”,而是“在守护中提升,在提升中守护”。

岩灵族:地脉修行与矿山守护

岩灵族将修行场地搬到了灵脉源头附近的“青石矿”——这里地脉能量浓郁,且常有小型岩石松动的隐患,正好适合练“地脉控能”与“守御之力”。每天清晨,岩灵族修行者们便带着石镐进入矿山,一边清理松动的岩石(守护矿山安全),一边练习“地脉穿刺术”:将能量顺着地脉引导至岩石下方,轻轻一震便让岩石平稳落地,既避免碎石伤人,又能精准控制能量输出。

“以前清理矿山,总要用蛮力撬石头,不仅累,还容易破坏地脉,”一位岩灵族长老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不远处的年轻修行者,“你看他们现在,用苏御大人教的技巧,指尖一点就能让岩石‘听话’,既完成了守护任务,又练了修行——这才是我们岩灵族该有的修行方式!”

每月月初,岩灵族还会组织“地脉修复日”,修行者们合力用“守御之力”加固矿山的薄弱区域,将能量注入地脉,修复之前因混沌污染留下的微小裂痕。如今的青石矿,不仅是修行场地,更是灵脉保护的重要屏障,地脉能量的流动比以前更顺畅,甚至带动周边农田的作物长势更好。

木羽族:高空巡逻与感知强化

木羽族将修行与“边境预警”结合,组建了“高空修行巡逻队”——每天由10名修行者组成一队,展开翅膀在起源世界的边境上空巡逻,一边监测混沌能量残留(守护边境安全),一边练习“心锚定位法”与“羽刃御敌术”。巡逻时,他们会在边境设置5个“感知锚点”,每飞过一个锚点,就用感知能量扫描周边,若发现异常,立即用羽刃标记位置,再通知护卫队处理。

“以前巡逻就是‘飞一圈看看’,遇到混沌能量残留,要么找不到具体位置,要么能量不够净化,”巡逻队队长、一位年轻的木羽族修行者说道,“现在用‘心锚定位法’,感知范围扩大了两倍,还能精准锁定残留位置;练‘羽刃御敌术’时,顺便能清理小股残留——上个月我们还成功阻止了一股混沌能量靠近灵脉农田,护卫队说我们的巡逻比以前管用多了!”

木羽族还在跨世界交流中心的屋顶,搭建了“感知训练塔”——塔高十层,每层都有不同浓度的“模拟混沌能量”,修行者需在塔内快速定位能量源并标记,层数越高,能量越隐蔽,对感知力的要求也越高。如今,能爬上第十层的修行者已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了15人,木羽族的整体感知能力提升了近一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