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铁路动工(2/2)
暑假期间,雷阿姨和美娟还是回了沂溪公社‘避暑’,连杨小强也跟着过来了。雷阿姨还有点不好意思:“不凡,我老婆子又给你添麻烦了……”
黄不凡赶紧拉着雷阿姨:“您老怎么能这么说?你拉扯美娟这好几年了,小强又是光明大哥的仔,可不能说外人话。”
杨小强虽然是高干子弟,但从小就在九道湾的乡下长大,来到沂溪这里没有什么不满的。听说这里有个收音机厂,便马上提出:
“叔叔,我能不能和高大哥一起去?”
高小鹰满头黑线:“好小子,我叫他大哥,你叫他叔叔,却叫我高大哥?”
黄不凡哈哈大笑:“好,你不是心心念念搞无线电么,这就是最好的生产实践,如果能学以致用就更好了。”
美娟的英语水平已经非同小可,据雷阿姨介绍,小丫头已经不比自己差了,唯一的不足就是其他社会经验知识。
雷阿姨说:“别以为英语的知识就是死东西,一个优秀的翻译,需要大量的社科知识积累。就像很多专业词汇一样,没接触过的还真翻译不到位。”
黄不凡摸着头伤脑筋:“这个我还真不懂,只能请您多费心安排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九月份,沂溪医院住院楼竣工投入使用,黄不凡费了老鼻子劲才‘讨’来十七八个人。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富桥医院的卢院长,一直想调来这边,黄不凡也答应接受,可卫生局一直没有同意。
如今沂溪医院壮大到这个程度,连富桥区医院都门可罗雀,富桥公社卫生院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卫生局直接裁掉了富桥卫生院,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并入沂溪医院。
卢院长虽然没有院长的官职了,却很有种美梦成真的兴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十月份高小鹰突然兴奋地跑过来:
“大哥,你帮忙拿个主意,杨小强那小子琢磨了几个月,竟然让他搞了个录音机出来,你看能不能搞?”
黄不凡大惊:“杨小强还在上高中呢,就能凭一己之力搞出来录音机?如果真的能生产出来,那可真是赚钱赚到手软啊。”
高小鹰说自己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昨天杨小强把一台纯手工打造的录音机寄给了我,我才不得不相信啊。
黄不凡沉吟了一阵:“可以小打小闹试产,尽可能稳定质量,先别对外走漏消息……”
收音机厂的收音机如今也很有口碑,只是规模不大,暂时成不了气候。
黄不凡的想法,目前的环境,还是先积累技术,只等春风来到就能甩开膀子大干。
他一直在想?难道杨小强的命运,也会被自己的重生给改变了?学生身份就能搞研发,这么发展下去,将来会不会成为无线电或者半导体行业的大佬?
75年底,牛角塘电站终于规划完成,不出意外,明年、也就是76年年初就能破土动工。
黄不凡突然记起来,76年的华夏,山河变色的一年,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会受到哪些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