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245章 家里有矿

第245章 家里有矿(2/2)

目录

父子俩当即就商量决定,今年底大队开党员会时,老陈就会退下来,到时候贺盛民就会成为沂溪公社最年轻的支书。

年前,富华摩托正式生产下线。富溪电子管厂的彩管质量也稳定了,产量也上来了。

而横跨沂溪之上的黄家湾公铁两用大桥也已经动工,81年底就要竣工通车。到时候,黄家湾水泥厂的水泥。就能直接通过铁路出厂。

年味越来越浓,黄不凡心里的渴望也越大。

因为不久之后的81年,华夏基层政府会发生一个大变化,公社成为乡,大队成为村,包产到户也会快速铺开。

黄不凡却有不同的想法:如今的黄家湾大队,还需要包产到户吗?如果继续以现在的局面走下去行不行?

记忆中,不管是豫南的南街村,还是那名噪一时的天下第一村,不都是没有搞承包吗?

虽然,他们后来最终还是有点没落了,可足以说明,包产到户也未必是万能的。

趁着大学生们都回来了,黄不凡发起动议,召集大队干部和所有骨干开会,商讨明年做什么,接下来怎么走的问题。

所有人,包括赵国庆这些大学生们,其实都说不出太多的新意。反倒是他们消息灵通,知道皖南省‘十八义士’的壮举,对于包产到户跃跃欲试。

等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黄不凡最后慢腾腾地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黄家湾包产到户后,今后的发展还能搞起来吗?”

不说其他,水泥厂怎么办?茶厂怎么办?也承包给个人?

相比起来,富溪电子厂倒没有太多的争议,在所有人心目中,那是‘外国佬’送给黄不凡个人的。

但其他几个企业,虽然都是黄不凡一手搞起来的,却都是大队出的面,这是理所应当的集体企业。

真的承包给个人,到时候收益的大头就没有大家的份了。

黄不凡很清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有说到切身相关的利益,大家才会充分地去考虑。

果然,黄不凡的话说完,马上就有人提出来,水泥厂和茶厂不能分,还是要像现在这样搞。

有一个人开了头,马上就有更多人附和。

这正是黄不凡想看到的局面,于是安抚大家:“我看我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如果上级没有一刀切要分,我们就维持现状好了。

我认为,我们黄家湾大队就是这样搞集体吃大锅饭,也不会比别人差。”

黄不凡的话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这个共识就成了会议决议。

最后讨论的是明年的南湘基层文明评比。黄不凡又抛出一个深水炸弹:

“到现在为止,我们大队已经有了不少的积蓄。但现在香草溪那边看,我们这边还是显得破破烂烂。

我提议,我们干脆趁此机会搞个大的,把我们的家都搬到对面去,也就是正在修建的大桥桥头。”

这个话题太宏大了,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有人马上就问:

“就算大队有钱,我们住到那边去干嘛?”

黄不凡只得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大概就是一个草案:在桥头的旱田里建小院子。

按照目前的户口,每家一个两层的小院。同时还会在旁边预留一块地基,等将来年轻人和孩子长大了新建。

这是一个超前的美好愿景,所有人都被黄不凡的建议吸引了。大家都在畅想,住进新家后的黄家湾人,是怎么一番面目。

当然,这个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决定的。

连续五天,黄家湾的骨干们都在商量这个事,直到腊月二十九,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和方案:八一年正月正式动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