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深入调查:揭开善意的面纱(2/2)
“不是智能体。”陈默说,“是扫描程序。”
林小满看着屏幕,心里最后一丝动摇消失了。她曾希望这次接触是真的文明对话,哪怕隔着光年,也能有一点共鸣。但现在她明白,所谓的善意,不过是掠夺前的标准流程。
就像当年“暗鸦组织”伪装投资商,先打听技术路线,再找漏洞窃取成果。
“它们在评估我们的价值。”她说,“等价物分类,准备收割。”
李维冷笑一声:“那就别怪我们反手查账。”
他已经让探针继续深入。虽然无法长期驻留,但在数据回传的瞬间,可以截取一部分元信息。包括时间戳来源、压缩算法特征、甚至处理器的响应惯性。
这些都是指纹。
半小时后,第一组溯源数据返回。
李维比对数据库,发现对方使用的加密协议中,有一段子程序与十年前某次境外黑客攻击事件中的残留代码高度相似。那次攻击目标是国家航天测控网,最终被拦截,但源头始终未明。
“老对手换了个马甲。”他说。
更惊人的是,压缩算法里嵌入了一种特殊的校验机制,只在极少数军用级信息处理系统中出现过。而这类系统,全球能独立研发的不超过五个国家。
“它们用的是地球技术。”林小满震惊,“至少一部分。”
陈默眼神一凝。这意味着什么?要么是某个地球势力早已接触外星存在,并提供技术支持;要么就是对方早就渗透进来,一直在暗中学习。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简单。
“善意?”李维嗤笑,“它们连话术都是抄的。”
他调出早期信号样本,对比二十年来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标准沟通模板。从问候格式到问题引导方式,几乎完全一致。甚至连“促进共同理解”这类措辞,都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外交文书如出一辙。
“它们模仿人类外交语言。”林小满说,“但只学了形式,没学内核。”
真正文明的交流,会有不确定性,会有情感波动,会有意外创造。而这个信号,太整齐了,整齐得像一道命令。
陈默终于做出决定。
“继续保持表面互动。”他说,“但所有输出内容重构编码。外层保留科学表述,内层加入干扰码和虚假参数。”
林小满立即切换至深层编码模式。她设计了一套新的信号结构,真实数据占比不到三成,其余全是冗余噪声和误导性推导。如果对方想解码,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而且每一次尝试都会暴露计算偏好。
“我们反过来钓鱼。”她说。
李维同步更新诱饵系统。他在虚假蓝图中埋入多个逻辑陷阱,一旦触发,就会激活追踪标记。只要对方深入分析,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隐藏节点。
“不怕它们不来。”他说,“贪婪是通病。”
陈默依旧站着,钢笔未拔。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开始。对方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用一套程式化的流程就能套取信息。但他们忘了,人类经历过背叛,也学会了反击。
“我们可以相信善意。”他说,“但不能接受未经验证的和平。”
主屏幕上的数据流仍在滚动。新的信号即将到达。
李维的双手悬在键盘上方,瞳孔颜色交替闪烁。
林小满的手指停在回车键边缘,等待指令。
陈默的目光落在进度条上,那里显示着探针残余连接状态:
倒计时剩余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