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分享玩具的快乐与烦恼”(2/2)
这时,追着自己小汽车的乐乐,不小心把汽车开到了小傅曦的脚边。小汽车碰到他的脚踝,停了下来。小傅曦低头看了看,又抬头看了看眼巴巴望着小汽车的乐乐。
林晓悠捕捉到这个时机,再次轻声鼓励:“曦曦,帮乐乐把汽车拿过去,好不好?就像上次你帮他捡串珠一样,曦曦最棒了。”
或许是妈妈的鼓励起了作用,或许是回忆起了上次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乐,小傅曦犹豫了几秒钟,终于松开了那只一直紧握黄色积木的手,弯下腰,用空着的右手捡起了那个发条小汽车。
他没有立刻递过去,而是拿在手里好奇地翻看了一下。
乐乐看到汽车被捡起来,爬近了两步,充满期待地看着小傅曦,但没有再伸手抢。
在两位妈妈鼓励的目光注视下,小傅曦终于伸出手,将小汽车递向了乐乐。
乐乐立刻接过,高兴地“啊”了一声,然后继续玩起来。
“曦曦真棒!会分享玩具了!”林晓悠立刻给予儿子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轻轻鼓了鼓掌。
小傅曦看着乐乐玩得开心的样子,又听到妈妈的表扬,原本紧绷的小脸渐渐放松,甚至露出了一点小小的、自豪的表情。他似乎隐约体会到,分享,好像也能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满足感。
这时,傅景渊处理完工作从书房出来,正好看到了儿子完成“分享”的这一幕。他走过来,蹲在垫子旁,摸了摸儿子的头,用低沉的嗓音肯定道:“我们曦曦长大了,懂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了,是好孩子。”
爸爸的夸奖似乎比妈妈的更有分量,小傅曦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些。他主动拿起自己那个音乐小汽车,递向爸爸,仿佛在说:“这个也可以玩!”
傅景渊配合地接过,按出音乐,逗得儿子“咯咯”笑。
接下来的玩耍时间变得顺畅了许多。小傅曦虽然依旧对自己的黄色积木和安抚小象看护得很紧,但对于其他的玩具,比如叠叠乐、布书等,他不再表现出强烈的独占欲,允许乐乐触碰和一起玩。两个小家伙偶尔还会因为同时想拿同一个彩色圆环而发生小小的“争执”,但在家长温和的引导下,很快又能转向其他目标。
分享的种子,在一次小小的冲突和成功的实践后,终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艰难却又坚定地扎下了一点点根须。
黄昏时分,乐乐和妈妈要回家了。这次告别,小傅曦主动挥了挥小手,虽然依旧没有清晰地说出“再见”,但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陌生和紧张。
送走客人,林晓悠一边收拾满地的玩具,一边对傅景渊感慨:“看来分享这门课,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他的界限,像那块黄色积木和小象,大概是他现阶段绝不肯分享的‘底线’。”
傅景渊抱着玩得有些疲惫,靠在他肩上啃着黄色积木的儿子,理性地分析:“这很正常,建立物权意识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强迫他分享一切,重要的是引导他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尊重他的选择,也让他学会尊重别人的物权。”
晚上,给小傅曦洗澡时,他破天荒地将那块片刻不离身的黄色积木放在了浴盆旁边的小架子上,而不是执意要带进水里。他伸着小手,任由妈妈用温水冲洗,玩着浴盆里的泡泡小鸭,嘴里咿咿呀呀地,仿佛在回味今天下午既有点“烦恼”又充满新发现的社交实践。
林晓悠看着儿子,温柔地笑了。成长就是这样,快乐与烦恼交织,每一次小小的“冲突”和“解决”,都是他认知这个世界、学习与人相处的宝贵一步。今天,他或许只是学会了分享一个不属于他“底线”范围内的玩具,但这份初体验,已然在他的人格画卷上,添上了一抹名为“慷慨”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