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才二十岁,工龄四十八年什么鬼 > 第389章 不接受,不拒绝

第389章 不接受,不拒绝(2/2)

目录

陶院士首先自我介绍,他的来历,背景,还有经历。

听着他的讲述,王建国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级别的大佬。

陶然,45岁,津门人,50年代里最年轻的一批中科院院士,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清华园机械工程系,后公费留美,获麻省理工学院(It)博士学位,专业领域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精食品工程与冷链技术。当前职务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机械动力研究所创始成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重点研究了大型流水线的机械自动化原理。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艰苦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如何将复杂技术应用于现实条件。解放后,他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回到四九城,进入中科院,致力于推动食品工业机械化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他之所以亲自前往京城肉联厂寻找王建国,正是源于一项国家层面的迫切需求。

当时,国家正致力于改善城市的副食品供应,而肉类加工的效率与卫生是关键环节,陶然在行业内调研时,多次听闻京城肉联厂的副厂长王建国虽非科班出身,但展现了非凡的才能!

改进肉联厂工序、研发电击屠宰流水线、自动剥皮机、研发罐头生产流水线、完善屠宰车间全机械化进程……无论是哪一项成就,都足够引起陶然的关注。

陶然看中的,正是王建国这种源于实践、解决真问题的杰出工程直觉和管理天赋。

他认为,将这样的实干家纳入中科院的体系,能让科研更接地气,加速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并且,他目前所在的合作项目正好缺人,将其招进来,能够更有有效的研发适合国情的肉类加工自动化装备!

陶然院士的团队擅长理论建模,但迫切需要王建国这样的一线专家,确保研发出的机器不是实验室样品,而是能在车间里高效运转的实用设备!

这才是他此行真正的目的!

“陶院士您的意思是想邀请我加入中科院一块做研究?”王建国整理了下对方的意思。

“是的,为表诚意,我们可以稍微向您透露我们目前食品工业机械化领域正在研究的项目,分别是‘制冷过程自动控制’以及‘屠宰机械化’。而我带头研发的肉类加工自动化装备是集合了电击、去毛、剥皮、屠宰、出肉的一体化设备,后期还会单独整合出罐头生产模块、副食品生产模块……”

听着对方的研究项目和方向,王建国褶皱的大脑皮层都更加紧致起来。

不愧是中科院院士的研究方向,领先于时代前沿,而且他讲述的内容信息量极大,要不是王建国有“万物工坊”(天赋机械精通的进阶版),他都根本很难理解对方讲的话!

陶然瞧见王建国认真听讲的模样,眼睛都亮了,到了院士这种层次,能够遇到听明白他想法和项目的人都能够称为万中无一的“知己”了!

他越讲越兴奋,越讲越兴奋,以至于后面的讲述开始谈论到关于高阶物理知识层面的东西,王建国根本就听不懂了。

“咳咳!陶院士我脑壳有点疼。”

不得已之下,王建国打断了对方的讲述,要是再不打断,对方再讲下去,他脑子都得爆炸。

见状,陶院士方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他赶紧拿起桌上早已冷却的茶水,喝了起来,润了润喉咙。

办公室内沉寂了片刻,期间王建国一直在做思考。

他虽然有系统,但终究只是个普通人,从刚才陶然院士讲述的内容,他就明白,自己根本就不是进中科院做研究的命!况且走学术研究,在起风时期那是一条必死的路,王建国但凡轻易染指,到那时候,肯定会被拉到牛棚里批斗,下场极为惨烈。

现在走学术研究的路子不可行!

必须牢牢的坚定拥护工人阶级,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