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诗会交锋显锋芒(1/2)
晨光微熹,江南水乡的街巷尚在薄雾中沉睡,蘅芜堂门前的老梅却已悄然绽开数朵红蕊。昨夜那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沈微澜眉间仍凝着一丝冷意。她立于医馆窗前,目光掠过街角,仿佛还能看见那名灰衣男子离去时的背影。
“牵机引……”她低声呢喃,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的砚台,“柳若蘅虽失势,背后之人却仍在暗中窥伺。”
身后脚步轻响,冬珞已悄然入内,手中一卷密信递上:“那人确是柳氏旧部,如今藏身谢府后巷,似乎与谢老夫人仍有联系。”
沈微澜接过密信,展开一看,神色愈发沉静。片刻后,她将纸张投入炉火,看着火焰吞噬字迹,唇角浮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既如此,便借这场诗会,替他们安排一场‘寒彻骨’的教训吧。”
贵女诗会在城南兰亭别院举行,此地原为前朝文人雅集之所,如今成了京城贵妇们斗诗论才之地。今日春意正浓,庭中梅花盛开,香气清冽,几株垂丝海棠随风轻摇,花瓣如雪般洒落池面。
沈微澜踏入庭院时,众人皆侧目而视。她身着素色罗裙,外罩一件淡青披帛,发间未饰珠翠,仅簪一枚银梅花,却自有一番清冷风骨。四婢紧随其后,各司其职——春棠持扇缓步,夏蝉目光如电扫视四周,秋蘅低头不语,冬珞则悄然隐入人群。
“沈姑娘终于来了。”柳若蘅坐在主位旁,一身鹅黄长裙,宛如春风拂柳,声音柔婉动人,“今日诗题乃‘咏梅’,不知沈姑娘可有佳作?”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目光。她们心知肚明,这诗题并非偶然。柳若蘅此举,分明是想借咏梅之名,讽刺沈微澜孤高冷傲、不合群伦。
沈微澜却只是淡淡一笑,道:“既是咏梅,自当以情入笔,以心写意。”
话音未落,柳若蘅已起身吟诵: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可怜孤芳无人赏,空对寒枝泣露痕。”
诗意绵长,句句含讽,言下之意,不言自明。众贵女中有几人露出得意神色,显然早已预演过这一幕。
沈微澜听罢,微微颔首,随即提笔,在宣纸上缓缓写下四行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她笔锋遒劲,字字铿锵,写罢,抬眸一笑,朗声道:“此诗乃王安石之作,我今借用,聊表心境。”
众人一时默然。这首诗虽非她原创,却恰到好处地映照了她的处境——孤芳自赏,却自有清香。
柳若蘅面色微变,强笑道:“沈姑娘果然与众不同,连用古人诗句都这般从容。”
沈微澜却不接话,只将笔搁下,转身面向众人,语气淡然而坚定:
“诸位姐妹皆知,梅者,岁寒三友之一。它不争春,不媚俗,纵使风霜满地,亦能傲然绽放。今日我以此花入诗,并非自怜,而是愿与诸君共勉:人生多风雨,唯有坚韧者方能立足。”
她话音落下,庭中一片寂静。几位原本站在柳若蘅一方的贵女,脸上神情已有动摇。
就在此时,屏风后传来一声茶盏轻放的声响,极轻,却清晰可闻。
沈微澜眼角余光掠过那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诗会继续进行,贵女们轮流吟诗,气氛逐渐回暖。沈微澜并未再主动出声,只是静静坐着,偶尔点头微笑,偶尔低声与身旁的春棠交谈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