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夫人和离后,四大丫鬟跪迎回归 > 第422章 深入钻研寻良方

第422章 深入钻研寻良方(1/2)

目录

南边三家同时发烧,人还清醒?沈微澜放下笔,抬眼盯着那满头大汗的少年。

“是!烧得烫手,可没像先前那样抽搐说胡话。”少年喘着气,“他们按您教的,先喝了预防汤,又用湿布敷额角。”

沈微澜站起身,披了件外衫就往外走。秋蘅早已提着药箱候在门口,见她出来,只道:“我去取采样布巾。”

两人一前一后往南村去。天刚蒙蒙亮,露水沾在裤脚上,沉甸甸的。三户人家相隔不过几步路,屋前都堆着用过的草灰,灶台旁晾着煮过的布条。

沈微澜逐户查看病人,摸脉、看舌苔、问饮食。一个中年汉子躺在竹席上,脸上起了几处暗红斑点,神志清楚,却说眼睛发花。另一个老妇抓着被角喃喃:“心口如压了块石头……喘不上气。”

回医棚时,日头已高。冬珞正在翻病历册子,听见脚步声抬头:“按发病位置标好了,南片十七户,十户在溪东,七户靠井边。”

“把水源画出来。”沈微澜坐下,“还有人居分布,哪边地势低,哪边风向常吹。”

冬珞点头,铺开一张厚纸,用炭笔勾了几道线,又点出几个黑点。“这三户都在下游,雨水积洼处。”

沈微澜盯着图看了半晌,“不是同一种病。”

秋蘅正将布巾浸入小瓷碗,闻言抬眼:“您说什么?”

“症状不一样。”沈微澜指着桌上记录,“溪东这几户发热快,咳嗽重,但神志清;靠井边的反倒昏沉,皮肤起斑。这不是一路传来的疫,是两股邪气。”

屋里一时静了。炉上药罐咕嘟响了一声,秋蘅伸手转了转火头。

“古书里讲‘伤寒一源’,可眼下分明有异。”她翻开《本草图谱》,指尖划过一页,“若按‘湿毒内蕴’治,需加苍术、厚朴;若是‘风热犯肺’,则该用银花、连翘为主。”

“那就分开治。”沈微澜拿过纸笔,“你列方子,我来分法子。”

秋蘅咬了下唇,“可药材……春棠那边能撑住吗?”

话音未落,春棠掀帘进来,手里攥着账本。“黄芩还能用六天,艾草倒是够,粗布只剩三匹了。要是每家都换新面罩——”她顿了顿,“得拆旧衣改。”

“先顾人命。”沈微澜写完一行字,“你算个数,若把药按类型配,轻症用简方,重症另熬浓剂,能多撑几天?”

春棠接过纸扫了一眼,“若五日一轮换,或可延至九日。”

“够了。”沈微澜合上本子,“我们不等九日,七日内必须见效。”

午后的医棚忙了起来。冬珞在门外木板上贴了新告示:红点住户领甲字号药,蓝点领乙字号。底下画着两个小圈,一个标“咳重”,一个标“神昏”。

村民围过来指指点点。

“我家娃咳得厉害,该拿哪个?”

“你是溪东的吧?”冬珞问。

“是呢。”

“拿甲号。回去告诉邻居,门口插柳枝的是乙号户,别拿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