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添油加醋?拖你下水!(1/2)
回太后娘娘,适才是臣妾乔氏,于殿外为娘娘诵念《女孝经》祈福。”
乔嫣然依旧跪着,直起半身,垂首回话。
太后见她认得虽快,可分明还在强词夺理,冷哼一声。
“哀家无病无灾,你祈的什么福?无事生非,岂非咒念哀家!”
是非功过,便是下位者情理皆占,也只能由上位者定夺。
若非因安王之事,太后和皇上,母子之间生了间隙。
她要料理一个小小宝林,连个明面上的理由都无需去找。
何必如眼下这般,还容得乔氏搬弄口舌。
想到带着伤被贬出京的安王,太后心中便是一痛。
既怨怼皇帝不念同胞情谊,也恨那宫女乔红儿,狐媚惑主。
再看向眼前这,又一个妖妖娆娆的乔氏,太后只觉得,本就不顺的心气儿更加翻涌。
“臣妾惶恐。”乔嫣然的姿态放得极低,单论言行姿态,半点错处也挑不出来。
她抬眸看了一眼莲心嬷嬷,欲言又止道:“臣妾岂敢无事生非。”
“是听莲心嬷嬷所言,娘娘思亲难眠,想来这失眠之症,也无益于康健。”
“《女孝经》字字真理,臣妾诵念,意在借先贤之言,为娘娘祈福宁神。”
《女孝经》乃开国皇后,为规训后妃及天下女子命人编撰而成。
乔嫣然此言,便是扯庆国先祖的大旗。
太后身为天子之母,是天然的宫规祖训的拥护者。
她再看不惯乔嫣然,也不能说她诵念《女孝经》有错。
可有些话太后不便说,并非无人能说。
王贵人也直起身来,直接避开了乔嫣然的语言陷阱。
“就算你有孝心,可娘娘本就少眠不适,你在殿外放声念诵,说为娘娘祈福宁神,实则却扰娘娘休憩。”
“依臣妾看,妙宝林分明是用心不正,以下犯上!”
此言一出,太后顺势扶住额角,唉哟了一声。
僵持之际,上官妍心又悄默声地抬起了头,看了太后一眼。
任谁都看得出来,太后在装头痛。
上官妍心关心的是,太后对乔嫣然的不待见,昭然若揭。
她适才失言,已被慧妃寻了错处。
既然协理六宫之人由不得她再去讨好,那自然得给自己找一个新的靠山。
太后不仅地位尊崇,还和她一样,都讨厌那牙尖嘴利的乔嫣然。
念此,上官妍心接了王贵人的话茬,忙不迭的上赶子表忠心。
“太后娘娘,臣妾适才在殿外亲眼所见,除了妙宝林,汪贵人亦有附和之过。”
“依臣妾愚见,这妙宝林,不但有王贵人所言之罪,还有撺掇妃嫔闹事之罪,罪加一等,理应受罚!”
从入殿乔嫣然表态起,无论是太后王贵人还是她,双方都没有将汪如眉牵连其中。
此时上官妍心说破,太后扶额的手遮掩之下的双眸,闪过一丝无语和不耐烦。
心道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蠢东西。
一个家世平平的妙宝林,她随手惩治出口气也无妨。
若再加上个兵部尚书之女汪如眉,岂非太过引人注目?
此事传入皇帝耳中,还不知又要生出几多事端。
没等太后想出,如何将汪如眉撇清干系。
忍了又忍的汪如眉,再也按捺不住,雨后春笋般,倏然冒起头。
“太后娘娘明鉴,臣妾并未受妙宝林撺掇,而是被其纯孝之心感染,心甘情愿和其一道,为娘娘诵孝经祈福!”
乔嫣然微微抬眸,看向身前那个直挺挺的背影,感动又愤怒。
感动是因汪如眉的撑腰,愤怒则因上官妍心的攀咬。
看来一个彩月,远不足以让她的好妹妹受教训,棍子不落其身,到底不知道疼。
她心思转得飞快。
太后说到底,只是想拿她泄愤而已。
多半不愿牵扯到汪如眉,将此事闹大。
否则适才质问时,便不会只抓着她一个人不放。
乔嫣然看了一眼扶额不语的太后,赌她此刻,在等一个台阶。
王贵人没想到这一层,自觉发言已抓了乔嫣然的过错,无需再补充什么,只等着看戏。
这便是自己,撇清汪姐姐,再把上官妍心拉下水的好机会。
“太后娘娘,臣妾知错!”
乔嫣然忽然高声惊呼,把还在沉思的太后吓了一跳。
只见她往旁边挪动膝盖,单独跪在一旁,不知何时,竟是热泪盈眶。
“臣妾好心办坏事,太后娘娘身为尊长,如何处置臣妾,臣妾都甘之如饴。”
“只是,汪贵人受《女孝经》真理所感,真情流露而诵,何错之有?”
众人因其哽咽之言,纷纷侧目。
不管乔嫣然心里如何作想,至少哭出了一副幡然醒悟,悔恨难当的模样。
“倒是上官才人,娘娘未宣而言,开口便污蔑上位妃嫔,其心不忠,其心不义,可见一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