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分析会(1/2)
《天龙》首播三天。
刘奕菲还没回北京呢,李元青就拿到了最新的数据,并召集公司高管们开会。
现成的爆款例子,全行业都得研究。
王雪因汇报道。
“从收视率来看,前四集不断攀升,最高接近13.5%,是浙江生活经济频道近年来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从剧情节奏来看,观众吐槽声浪比较大。
因为这版《天龙八部》一上来就捅明了乔峰的身世,与金庸原着大篇幅铺垫的描述相悖。
另外,节奏太快致使一些没看过原着的观众有些云里雾里。
不过,这一反馈在第五集之后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可以说,这一版《天龙八部》已渐入佳境,后面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好。
最后,《天龙八部》在给地方台卖二轮三轮多轮非常顺利。
北京台、江苏、安徽...
起码有十五家地方台和张继中签了合同。”
最后这一项信息,王雪因说的有些模糊。
因为详细信息目前只有张继中本人知晓,外人都只是在道听途说。
只不过,这些消息都是从各家电视台的购片主任口中传出,可信度还是有的。
张昭开口道。
“《天龙八部》能取得这么大成功,我在收集了大量信息后,总结出几个要点。
第一,金庸粉基础数量庞大。
这些年,70后、80后是电视观众主力,而这批人恰恰是最推崇金庸的。
未来90后成为主力,很大概率会延续这一现状。
所以,金庸剧的生命力,我个人推测还有至少十五年。
第二,愿意看古装戏的观众很多。
我们没有看科幻、奇幻等小众电视剧的文化传统。
古装是当下最保险的电视剧类型。
《还珠格格》系列是当下的天花板。
韩国偶像剧看似来势汹汹,目前真正能在内地引起现象级的作品尚未诞生。”
李元青这时思维发散。
他记得有部《大长今》已经在韩国首播,但尚未引入内地。
这一款现象级也是古装,只不过是韩国的古装。
没人打断张昭,他继续阐释着自己的观点与论断。
“第三,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
前两者都可以轻松复制,拍不了《天龙八部》还有其他金庸小说,古装也不复杂,我们已经拍过两部古装了,经验也够。
但相比于张继中的团队,我们在炒作方面还略逊一筹。”
李元青轻笑一声。
“张总说的还是太保守了,我们哪里是略逊一筹,分明是连门都没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自嘲般的笑声。
《天下第一》和《少年天子》的宣传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是相比与张继中那接二连三的出牌,青奕公司工作人员真和新兵蛋子没有区别。
张昭点头附和。
“也可以这么说。”
接着,他把自己总结的张继中炒作流程资料分发给众人。
“张继中从选角开始为电视剧造势,整个过程看似光明正大,可最后结果却总是出人意料。
这其中当然有各路人马的积极运转,也有张继中的故意为之。
你们猜不准,才会有多样情绪,最后产生别样期待...”
每个关键情节的剧照传真,戏里人物的组合炒作...
这场分析会议连开了两天。
每天都是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九点。
期间除了吃饭和午休。
其他时间,高管们抛下所有琐事公事,在李元青主持下,认真分析着《天龙八部》爆火原因。
李元青给疲惫的大伙打气道。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下第一》和《少年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责怪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