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双雄易鼎(1/2)
成都城外的天空阴沉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简雍坐在马车上,手指轻轻敲击着车辕,目光穿过飘摇的旌旗,望向那座被岁月浸染得发黑的城墙。作为刘备派往成都劝降的使者,他深知此行凶险万分。
我乃左将军刘备帐下简雍,奉主公之命前来拜见刘益州!简雍的声音在城门下回荡。
城楼上士兵交头接耳片刻,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一条缝隙。简雍整了整衣冠,昂首步入,街道两旁,蜀中将士列队而立,刀枪如林,目光如箭。
宪和别来无恙。刘璋站在州牧府门前,面容憔悴,眼窝深陷,昔日圆润的脸庞如今瘦得颧骨突出。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做了个请的手势。
简雍正欲还礼,忽听一声暴喝如雷炸响:小辈得志,旁若无人!汝敢藐视吾蜀中人物耶!
一柄寒光凛凛的长剑抵在简雍咽喉前三寸,持剑者是个三十出头的文士,剑眉星目,正是广汉名士秦宓。府前卫兵见状纷纷拔刀,气氛骤然紧张。
简雍却不慌不忙,缓缓下车,向秦宓深施一礼:子敕兄剑术精妙,雍佩服。昔日分属荆州、益州,未能深交,实乃憾事。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今日特来拜会刘益州,绝无轻慢之意。
秦宓冷哼一声,却收剑入鞘:简宪和,何必在此惺惺作态?
贤兄此言差矣。简雍叹息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左将军仁德布于四海,今率仁义之师入川,实为解救益州百姓于水火。雍虽不才,愿为两家说和,免动干戈。
刘璋轻咳一声:子敕,宪和远道而来,且入内奉茶再议。
厅内烛火摇曳,简雍接过侍从奉上的茶盏,目光扫过在座的蜀中重臣——除了黄权,还有面色阴沉的郑度、目光闪烁的秦宓等人。他心知这些都是硬骨头,必须谨慎应对。
刘益州,简雍放下茶盏,少将军围城多日,我家主公却始终未下总攻之令,实乃顾念旧情。今特遣雍前来,望刘益州能以益州百姓为念,免去刀兵之灾。
刘璋长叹一声,眼中泪光闪烁:吾父基业,竟毁于我手……
益州此言差矣。简雍劝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家主公仁义之名遍播四海,益州若肯归顺,必不失富贵。
刘璋手指微微颤抖:玄德……当真不会加害于我等?
左将军有言:吾与季玉同为汉室宗亲,岂忍相残?简雍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此乃左将军亲笔,请兄过目。
刘璋展开信件,只见上面写道:……璋弟明鉴:备今入川,实为共扶汉室,非为私利。若弟肯开城相见,必保全家性命,富贵如故……读至此处,刘璋眼眶湿润,长叹一声:罢了,罢了……
主公不可!黄权拍案而起,刘备狼子野心,今日若降,他日必为所害!
郑度也劝道:城中粮草尚可支一年,何不坚守待变?
简雍环视众人,缓缓道:诸位可知张鲁攻葭萌关已被霍将军所败?即便诸位能守数月,届时城破,玉石俱焚,谁人承担?
一席话说得满座寂然。刘璋颓然摆手:诸君勿复多言。我意已决,明日……明日便出城请降。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成都。刘璋身着素服,手捧益州牧印绶,在简雍陪同下缓步出城。城门开启的吱呀声仿佛撕裂了蜀中的旧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