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礼囚问策(1/2)
五丈原蜀军大营,中军帐内。
虽远处隐约还能听到曹真大军叫阵的鼓噪声,但帐内的气氛却带着一种大战间隙的沉凝与肃杀。刘封并未顶盔贯甲,只着一身玄色锦袍,腰束玉带,坐于主位之上。军师庞统则坐在侧位,羽扇轻摇,眯着眼睛,似在养神,又似在盘算着无穷机变。
帐帘被猛地掀开,甲胄铿锵之声响起。丁奉大踏步走入,他一身水汽尚未干透,战袍上还沾染着些许烟熏火燎的痕迹,但精神抖擞,虎目生光。他身后,两名魁梧的亲兵押着一人跟了进来。
“世子,军师!末将复命!曹魏援军主将郭淮,已被生擒在此!”丁奉声如洪钟,带着得胜归来的豪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那被押解之人身上。
郭淮此刻颇为狼狈,一身精良的铠甲早已被剥去,只穿着湿透的中衣,头发散乱,水珠顺着发梢滴落。他被反绑双手,绳索深勒入肉,但身板却挺得笔直,头颅微微昂起,脸上虽带着落水后的苍白与疲惫,眼神却如同被困的猛虎,桀骜、愤怒,更带着一丝败军之将的屈辱与决绝。他立在那里,不发一言,只是冷冷地扫视着帐中的蜀汉众人。
刘封站起身,缓步走下主位,来到郭淮面前。他并未以胜利者的姿态俯视,目光中反而带着几分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他没有唤亲兵,而是亲自拔出腰间配剑,俯身为郭淮割断腕上绳索。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剑锋贴绳而过,透着几分郑重。郭淮腕间一松,勒痕犹在,他微微活动手腕,眼中戒备未减,反而更添惊疑。
刘封收剑归鞘,抬手示意:“看座。”
一名亲兵搬来胡凳置于郭淮身后。郭淮瞥了一眼,冷哼一声,仍不落座。
刘封不以为意,回到主位坐下,开口道:“郭伯济将军,河北名门,魏王麾下栋梁,孤久闻大名了。今日渭水之畔,将军舟师虽败,然临危不乱,宁死不降,忠勇之气,令人敬佩。”
他这番话,先礼后兵,语气诚恳,并非虚言嘲讽。郭淮在曹魏军中,确以沉稳善谋、忠义果敢着称。
郭淮终于开口,声音因呛水和疲惫而有些沙哑,却斩钉截铁:“既为阶下之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何必多言!郭淮此生,只知有魏,不知有汉中!”他刻意将“汉”字咬得极重,直指刘备“汉中王”政权的合法性。
帐中诸将,如丁奉等人,闻言皆露怒色。刘封却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躁动。
“将军此言差矣。”刘封缓缓道,“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天下忠义之士,孰不切齿?我父王乃帝室之胄,兴复汉室,奉诏讨贼,此乃大义所在。将军身负才略,何不弃暗投明,共扶汉室?他日功成,必不失封侯之位,青史亦留美名。岂不胜过为篡逆之臣殉葬?”
这是赤裸裸的劝降了。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郭淮脸上。
郭淮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与讥讽:“哈哈哈!刘封!休要巧言令色!魏王待我恩重如山,授以重兵,托以方面!今日兵败,有死而已!岂能效仿吕布之流,做那反复无常的小人!尔等欲使我背主求荣,除非渭水倒流,五丈平移!”
他言辞激烈,目光决绝,显然已存死志。
刘封看着他,沉默了片刻。他看得出,郭淮并非故作姿态,而是真正的忠义之士,信念坚定,难以用生死、富贵动摇。对于这样的人,用刑逼降,不仅徒劳,反而辱没了己方的气度。
“罢了。”刘封轻轻一叹,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惋惜,“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郭将军忠义可嘉,孤甚为佩服。既不降,孤亦不强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