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徒步记录者 > 第230章 江河交汇 · 宜昌:三峡门户与水电之都

第230章 江河交汇 · 宜昌:三峡门户与水电之都(1/2)

目录

列车穿行在鄂西的群山之间,当窗外开始出现连绵的柑橘林和宽阔的江面时,站到了。湿润的江风扑面而来,楚凡知道,这座被誉为三峡门户世界水电之都的城市,将向他展示人类与江河共生的伟大智慧。

---

核心路线: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屈原祠→宜昌滨江公园

徒步者所见与闻:

1.三峡大坝:人类的工程奇迹

站在坛子岭观景台,楚凡被眼前的三峡大坝深深震撼。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如同一条银灰色的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

一位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不停地拍照,用英语对楚凡说:这是工程学的奇迹!更难得的是,中国人还在大坝旁为鱼类修建了专用通道

2.三峡人家: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楚凡仿佛穿越时空。乌篷船在绿水间荡漾,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幺妹子的山歌声声入耳。

一位正在织渔网的老人告诉他: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江边,以前靠打渔为生,现在吃上了旅游饭。长江变了,也没变——它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河。

3.屈原祠:诗魂的永恒守望

在秭归县的屈原祠,楚凡瞻仰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塑像。祠内碑刻林立,记录着《离骚》的千古绝唱。

讲解员动情地说:屈原投江的汨罗在湖南,但全世界最大的屈原祠却在宜昌。因为这里是他出生的地方,是永久的故乡。

4.滨江公园:市民的城市客厅

傍晚,楚凡漫步在宜昌滨江公园。这里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跳广场舞的大妈、滑轮滑的孩子、散步的情侣,与江上往来的货轮构成和谐的画面。

一位正在打太极的老人说:我每天都要来江边走走。看着这江水,心里就踏实。它见证了我们从一个小码头变成现代化都市的全过程。

5.舌尖上的宜昌:凉虾与长江肥鱼

在沿江大道的大排档,楚凡品尝了宜昌的特色美食。凉虾其实是一种米制品,配上红糖水,清凉解暑;清蒸长江肥鱼,肉质鲜嫩,是宜昌人待客的招牌菜。

餐馆老板自豪地介绍:我们宜昌人最懂长江的馈赠。这肥鱼只在急流中生长,肉质特别紧实。

在宜昌,楚凡感受到了人类与江河的深刻对话:

·他在三峡大坝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

·他在三峡人家体会了依水而生的传统智慧

·他在屈原祠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永恒魅力

·他在滨江公园看到了现代城市的宜居之道

这座城市,既承载着千年诗魂,又肩负着现代使命;既有壮丽的工程奇迹,又有诗意的生活气息。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座大坝的轮廓和一叶扁舟。

他知道,在宜昌的旅程将是一次关于与的思考。

在宜昌的第二天,楚凡决定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探寻大坝之外的真实生活。

6.清晨的码头市集

天还没亮,楚凡就来到了沿江的农贸码头。这里是宜昌最鲜活的地方,刚从江里捞起的鲜鱼、周边农家运来的柑橘、还有各种山野菜,在晨曦中散发着生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