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广州篇2(2/2)
广州人将生活的热情,倾注于一煲老火汤的耐心里,寄托于一件点心制作的精巧中。
他们不谈空泛的理想,却把“揾食”(谋生)与“享受”都做到了极致。
这是一种扎根于现实土壤、充满烟火气的浪漫主义。
它有一副“包容的胸怀”:
从接纳海上丝路的各国商旅,到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从佛教禅宗的广泛传播,到天主教教堂的巍然矗立;
从潮汕菜、客家菜到全球美食的汇聚……
广州始终以一种淡定从容的姿态,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却从未丢失广府文化的本真。
它更是一座“活在当下的城市”:
它尊重历史(保护骑楼、西关大屋),但不沉溺于历史;
它拥抱未来(建设珠江新城),但不盲目追逐未来。
它最关心的,是当下此刻的生活品质——
菜市场的食材是否新鲜,茶楼的点心是否靓正,街坊邻里的关系是否和睦。
这种对“当下”的专注,赋予了广州一种踏实、温暖而坚韧的生命力。
从澳门的“共生共融”到广州的“务实包容”,记录者的旅程在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触摸到了一座城市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灵魂密码。广州,就像那棵越秀山上的古老木棉,根须深扎于岭南沃土,枝叶却舒展向四方天空,沉默而坚定地绽放出如火如荼的英雄花朵。它告诉我们,一座伟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让生活于此的普通人,都能踏实地“揾食”,自在地生活,并保有对美好滋味与温情人生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