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香灰落处,碑魂醒(1/2)
青禾镇的暮色来得比山外早。
林晚秋踩着青石巷的青苔往祠堂走时,天边的火烧云正被山风撕成碎片,像极了二十年前她蹲在教室后窗看的晚霞——那时她总盼着云散后能看见父亲的自行车轱辘,车后座绑着给孩子们的作业本。
祠堂的朱漆门虚掩着,门缝里露出一线昏黄。
她摸了摸颈间的银锁,那是沈雪塞给她的最后信物,此刻正贴着皮肤发烫。
三天前在镇政府档案室,她翻到民国二十三年的《青禾镇志》,末页夹着张泛黄的拓片——断碑残文里“地脉为引,碑魂为证”八个字,与沈雪在共振腔里喊出的“重启YJ9需要碑魂”不谋而合。
“林老师?”
小石头的声音从门后传来。
这个总穿着洗得发白蓝布衫的守夜人,正抱着一摞旧蒲团,额前的碎发被烛火映得发亮。
他左眼蒙着褪色的红布,右眼却亮得惊人——那是能看见亡灵的“阴阳眼”,也是老神婆说的“碑灵选中的引路人”。
“来帮我修石碑的。”林晚秋举起帆布包,里面装着文物修复工具,“张书记说镇里要申报历史名镇,得先把祠堂的断碑修好。”
小石头没接话,只是侧过身。
门内的烛火晃了晃,照出正厅中央的断碑——两截青黑色的石头歪在香案前,断口处凝着暗红的痕迹,像凝固的血。
林晚秋的真实之眼瞬间捕捉到空气里的异常:石碑周围的光线有些扭曲,仿佛被某种能量场包裹着,连烛火的影子都在往碑身方向倾斜。
“老神婆说今晚会有‘客’来。”小石头突然开口,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她让我把香灰撒在碑脚,说能镇住要醒的魂。”他指了指香案上的青瓷香炉,里面的香灰堆成不规则的螺旋,“可我看见碑里有个人,穿着旧蓝布制服,在冲你招手。”
林晚秋的呼吸一滞。
蓝布制服——那是八十年代基层干部最常见的装束,她父亲林振山的旧衣柜里,现在还挂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同款。
“他说……”小石头的红布突然滑下来,露出
祠堂的门“吱呀”一声被风撞开。
林晚秋的后颈泛起凉意,真实之眼自动启动:她看见石碑表面的石纹正在流动,像活过来的血管;香灰螺旋的中心裂开细缝,渗出幽蓝的光,与颈间银锁的热度形成共振。
“后退。”她按住小石头的肩膀,声音比自己想象中镇定,“去把后厢房的长明灯点上,按老神婆教的,三盏红,两盏白。”
小石头刚转身,身后就传来“咔”的轻响。
林晚秋回头,看见断碑的两截正在缓缓合拢,断口处的暗红痕迹渗出黏液,像某种生物的唾液。
她摸出帆布包里的放大镜,凑近观察碑身——在石纹的褶皱里,竟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与她在YJ9档案里见过的“人体矿化实验记录”字体如出一辙。
“林振山,1987年5月12日。”她读出其中一行,“自愿签署《地脉保护协议》,承诺不向外界透露3号矿洞异常矿化现象,换取实验体家属安置补偿款三百万。”
血液在耳边轰鸣。
她想起昨夜陆承宇给她看的父亲日记,最后一页的日期正是1987年5月13日:“小晚今天满七岁,我给她买了块水果糖。可我知道,这糖是拿47条命的秘密换的。”
“你来了。”
沙哑的女声从头顶传来。
林晚秋抬头,看见老神婆正坐在梁上,右腿盘着,左眼蒙着黑布,右眼嵌着的矿石晶体泛着幽光——那是沈墨白当年从矿洞带出来的“地脉石”,能吸收石碑的记忆波动。
“沈雪的银锁,是你给的。”林晚秋摸向颈间,“你当年是沈墨白的助手,对吧?”
老神婆笑了,缺了两颗门牙的嘴漏着风:“沈教授是好人,非要查清矿化的原因。可张茂才那伙人说,矿化是地脉生气,能让青禾镇富起来。他们把实验体封在洞里,拿搬迁补贴当诱饵,逼村民签‘自愿离乡’——除了林振山。”她的矿石晶体突然发出刺目的光,“他不肯签保密协议,直到他们说,不签,补偿款就到不了村民手里。”
断碑“轰”地一声完全合拢。
林晚秋踉跄后退,撞在香案上,香炉里的香灰簌簌落下,在地面画出与石碑石纹相同的图案。
她的真实之眼捕捉到更清晰的画面:石碑里浮现出年轻的林振山,额角有道疤(那是她小时候用石子砸伤的),正攥着钢笔在协议上签字,手背上暴起的青筋像扭曲的树根。
“协议里还有一条。”老神婆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若后人追查,碑魂将反噬——你以为张正华为什么疯得那么快?他上个月动了碑座,触发了反噬!”
祠堂外传来汽车鸣笛。
林晚秋掏出手机,是陆承宇的视频通话。
屏幕里,他坐在牧马人的驾驶座上,额角的痂还没掉,身后是b37溶洞的挖掘机,“我调了地质雷达,溶洞下方确实有暗室。但刚才监测到地脉能量异常,你那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