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清算与反思(1/2)
工作组进驻红星轧钢厂的消息,如同早春的第一声惊雷,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炸开了潜藏的漩涡与暗流。
厂区内,刚刚恢复不久的生产秩序,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紧张色彩。
标语和大字报虽然已被清理,但留在人们心头的烙印与过往十年盘根错节的恩怨纠葛,却非一日可以清除。
何雨柱作为后勤处的实际负责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工作组重点接触和了解情况的对象之一。
他手握厂内物资调配、部分人事安排以及过往诸多账目往来的关键信息,他的态度和证词,对于厘清某些历史问题,至关重要。
接待工作组的任务,由李怀德亲自挂帅,杨厂长从旁协助。
何雨柱则被要求全力配合,提供后勤处自他接管以来,以及尽可能追溯至更早时期的所有相关档案、账目。
对此,何雨柱心态平和。
他自问行得正,坐得直。
自他执掌后勤处以来,每一笔账目都清晰可查,每一份物资调配都力求公平公正,尤其在运动后期,他顶着压力维持基本生产保障,更是有目共睹。
他甚至提前将一些可能引起误会的、属于特殊时期的“灵活”操作记录,都做了详细的备注说明。
在堆满卷宗的会议室里,面对工作组人员严谨甚至堪称锐利的询问,何雨柱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他提供的账本如同明镜,映照出后勤处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挣扎与坚守,也间接印证了李怀德在运动后期某些“抓生产、稳秩序”指令的存在。
他的配合态度与扎实的工作痕迹,赢得了工作组初步的信任。
然而,工作组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他们的到来,更肩负着梳理历史、清算积弊的使命。
风暴虽已过去,但留下的伤痕与污浊,需要一次彻底的清理与消毒。
于是,那些隐藏在岁月尘埃下的旧事,那些在动荡年代活跃过的身影,他们的命运轨迹,在这股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开始呈现出最终的走向。
易中海,这个曾经在四合院里道貌岸然、在轧钢厂内也曾倚老卖老、试图操控他人命运的“一大爷”,他的结局早已注定。
早在工作组进驻前,关于他诬陷何雨柱、勾结赵卫东迫害技术人员、以及在运动初期积极整黑材料等行径,就已证据确凿。
他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后,身心饱受摧残,原本就不算硬朗的身体迅速垮塌。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晨,同宿舍的人发现他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已然没了气息。
据说是旧疾复发,加之郁结于心,没能熬过那个冬天。
消息传回四合院,并未引起太多波澜,昔日被他欺压或蒙蔽的邻居们,多是唏嘘几声,便转而谈论起即将到来的年货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