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苏父苏母的消息(2/2)
他话语中的笃定感染了苏青禾。
是啊,相比起几年前风雨飘摇、自身难保的境地,如今丈夫在轧钢厂地位稳固,自己也重回专业岗位,更有赵家这份不算浅的香火情。
虽然赵老爷子病愈后,何雨柱并未借此攀附,但那份救疾之情,总归是一层无形的护身符。
“嗯。”
苏青禾反手握住丈夫的手,汲取着那份令人安心的力量,“我明白。研究工作我会更加注意保密。爸妈的事……我们耐心等待,也要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苏青禾在市一院和研究所的工作更加忙碌,但她谨记提醒,在参与学术讨论、接待外宾参观时格外注意分寸,涉及核心思路和数据更是守口如瓶。
何雨柱则一边稳扎稳打地处理后勤处日益繁重的改革事务,一边不动声色地通过王广福、侯三等渠道,留意着关于知识分子政策松动和特定人员复核的消息。
轧钢厂在李怀德的掌舵下,生产秩序逐步走上正轨,但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带来的不仅是活力,也有新旧观念碰撞的阵痛。
价格双轨制下的物资调配、逐渐活跃的民间经济对国企的冲击、人员安置的难题……千头万绪都或多或少压到后勤部门。
何雨柱凭借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扎实的管理能力,总能提出切中肯綮的解决方案,愈发成为李怀德离不开的左膀右臂,在厂内的威望与日俱增。
家中亦是一片欣欣向荣。
何晓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学业优秀,性格开朗,偶尔还会调侃一下日渐沉稳、颇有小大人模样的弟弟何安。
何大清和刘翠兰身体硬朗,将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平静晚年。
何雨水与赵卫国工作顺遂,小家庭和和美美,时常带着赵砺锋回来团聚,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然而,在这片暖阳之下,何雨柱与苏青禾心底始终悬着一块石头,那就是远在西北、杳无音信的苏伯渊和文雪琴。
每次何雨水一家回来,谈起西北见闻,苏青禾总会格外留意,试图从中捕捉一丝与父母相关的信息,但每次都难免失望。
转机出现在一个夏末的午后。
何雨柱正在办公室审核一份关于食堂部分窗口试行承包经营的方案,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他随手拿起听筒,那边传来了唐秘书熟悉的声音,但这一次,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
“雨柱同志,方便说话吗?”
何雨柱心中一动,示意对面汇报工作的干事稍等,对着话筒道:“唐秘书,您请讲。”
“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