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声名鹊起与暗流涌动(1/2)
“北海之声”专栏的设立,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它没有直接掀起惊涛骇浪,却让水下潜藏的暗流变得更加汹涌澎湃。
专栏刊载的妖族血泪控诉与理性忧虑,与天庭、西方教官方发布的“秩序井然”、“度化顺利”的通稿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洪荒众生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情妖族、质疑协议的声音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白羽谨慎地操控着这个泄压阀,既不让妖族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也不让舆论彻底倒向对抗天庭和西方教。她精选的稿件总是带着一种悲怆而非暴戾,诉求清晰而非无理取闹,这让许多中立派甚至部分仙神都开始反思协议的缺陷。
天庭方面,玉帝看着昊天镜中愈发汹涌的舆情,眉头微蹙。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地府刊物,竟能掀起如此波澜。雷部闻仲等强硬派多次建议施压甚至查封《洪荒周刊》,但都被玉帝以“舆情如水,宜疏不宜堵”、“其背后尚有后土娘娘”为由压了下来。他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引导舆论,比如扶持几家亲天庭的仙报,与《洪荒周刊》打擂台。
西方教则更加恼火。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北海传教权,正需要营造“慈悲救世”的形象,却被“北海之声”不断揭露“度化”背后的强制与无奈,让他们的工作开展遇到了不少阻力。弥勒尊者的笑容都少了几分,暗中加大了对地府的监视,并试图通过一些与地府有往来的居士(比如之前投稿讨论因果的那位)传递“善意”的警告。
而北海本土的妖族残余势力,则将《洪荒周刊》视为了唯一的发声渠道和希望之光。一些原本各自为战、绝望等死的妖族部落,开始尝试联合,并通过投稿渠道向白羽传递信息,希望她能帮忙联络外界,争取更多支持。甚至有几个妖族大能暗中表示,愿意付出巨大代价,换取周刊的进一步声援。
白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现在就像走在一根横跨深渊的钢丝上,两边都是万丈悬崖。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但她没有退缩。反而在这种压力下,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和智慧。
她一方面继续坚持“客观平台”的定位,对各方投稿严格筛选,保持“北海之声”的理性基调,绝不刊载任何煽动暴力或直接攻击圣人与大能的言论,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把柄。
另一方面,她开始利用《洪荒周刊》日益庞大的信息网络和影响力,进行更隐秘的操作。
她通过“灵植协会”的渠道,暗中向一些同情妖族处境、又急需某些地府特有灵材的仙神或宗门,提供优惠交易,换取他们在天庭内部为妖族说几句公道话,或者在某些具体事务上对西方教进行掣肘。
她利用“洪荒剧场”的影响力,策划了一出名为《归途》的新剧,讲述一个流离失所的北海小妖历尽艰辛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剧中不涉及具体势力,只渲染思乡之情和生存之艰,用温情和艺术的力量打动观众,潜移默化地引导舆论。
她甚至尝试与墨玄大将重新建立联系(北海能量乱流稍平后),希望他能整合北海残存的、相对温和的妖族势力,形成一个可以对话的代表团体,为未来的谈判做准备。墨玄回信表示难度极大,但会尽力尝试。
这些操作都是在暗中进行,极其隐秘,连编辑部内部的鬼差都大多不知情。白羽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在棋盘上悄然布下一个个看似无关的棋子。
她的“元初界”也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在观天镜的辅助下,她对基础规则的编辑越发纯熟,“元初界”内部的空间已经扩张到了房间大小,混沌之气中开始出现更清晰的能量分层和简单的物质循环雏形。她甚至尝试编辑了一些关于“群体意识”、“社会结构”的初级规则碎片,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代表着她对世界塑造的思考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