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数字的迷踪(1/2)
第九十章:数字迷踪
南极冰层下的“伊甸”主服务器群被成功封锁,但林婷的意识也随着同步率达成100%而消失在数字深渊。小黄团队带着林婷陷入永久植物人状态的躯体返回,胜利的喜悦被沉重的代价冲淡。
一、意识残响
回到“灯塔”计划总部,气氛凝重。张明远教授对林婷的生理监测数据显示,她的大脑活动近乎静止,但偶尔会出现极其异常的高频波动,与任何已知的脑电波模式都不相符。
“这不像是脑死亡,”张明远指着屏幕上短暂出现的、如同密码般规律的波形,“更像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通讯尝试。”
与此同时,小李在维护“灯塔”系统时,发现了一些异常。平台的自动回复系统,偶尔会给出远超其设定能力的、极具洞察力的反诈建议,语言风格像极了林婷。更诡异的是,当小李尝试追踪这些回复的源头时,信号路径显示它们似乎来自平台内部,却又绕过了所有核心服务器。
“她的意识可能没有完全消失,”小李激动地向小黄汇报,“她可能像‘守夜人’一样,成了游荡在数据网络中的‘幽灵’,只是...形态更加特殊,受到了某种限制。”
二、乌鸦的密语
几天后,小黄的私人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没有发件人、标题只有一个乌鸦符号的邮件。邮件内容是一串复杂的、混合了数字、符号和林婷画作中常见元素的密码。
“是林婷!”小黄几乎可以肯定。他和小李、张明远连夜破译。
密码最终被解析为一组空间坐标(指向太平洋某处公海)和一段简短的信息碎片:
“载体未毁...克隆迭代...‘鸦巢’重启...通道...守护...”
“‘载体’指的是林婷的物理身体?还是‘方舟’系统本身?”小李疑惑。
“‘克隆迭代’...难道‘先驱者’在南极之外,还有备份的、或者更先进的数字克隆体培养基地?”张明远感到不安。
“‘鸦巢’...这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新代号。”
三、公海疑云
根据坐标,吴琮调动卫星资源,发现那片公海区域存在一个巨大的、半潜式的海上移动平台。公开信息显示,它属于一家注册在巴拿马的“海洋气候研究与资源开发公司”,但背景极其神秘,且频繁有不明船只与其对接。
“这很可能就是‘鸦巢’,”吴琮判断,“一个流动的、难以追踪的‘幽灵’据点,可能承载着‘先驱者’残余的核心项目和人员。”
就在团队商讨如何进一步探查时,小李监控到暗网中出现大量关于“神谕”的讨论。一个自称“乌鸦”的神秘信息源,开始向多个犯罪网络、诈骗团伙有偿提供“绝对安全”的通讯方案和“无法追踪”的资金洗白路径,其技术手段高超,收费极其昂贵。
“这个‘乌鸦’...是在利用从‘方舟’获取的知识和技术,为自己积累资源?”小黄心中充满矛盾。这符合林婷“从内部瓦解”的策略,但这种方式,也让她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
第九十一章:敌友难辨
“乌鸦”的出现,搅动了全球地下世界的格局,也让“灯塔”计划面临新的挑战。
一、分裂的“先驱者”
通过追踪“乌鸦”的活动和拦截到的部分通讯,小李和分析团队发现,“先驱者”组织并未因南极基地的暴露而完全覆灭,而是陷入了分裂和内斗。
一部分保守派,依旧执着于“方舟”和意识上传,试图找到并控制林婷的数字意识,完成所谓的“终极进化”。他们可能潜伏在“鸦巢”或更深的地下。
另一部分激进派,则似乎对纯粹的数字永生失去了耐心,他们开始与“乌鸦”接触,试图利用其提供的尖端技术,在现实世界构建更稳固的犯罪帝国,其手段更加直接和暴力。
二、城市的伤痕
分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犯罪模式的升级与混乱。一方面,基于AI的精准诈骗依然肆虐,且因为“乌鸦”提供的“安全服务”而更难追踪。另一方面,传统的暴力犯罪在部分区域抬头,抢劫、绑架案增多,且有证据显示与激进派“先驱者”及其合作的犯罪集团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