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64章 宋孝宗赵昚:英雄迟暮,中兴之路上的孤勇与担当

第164章 宋孝宗赵昚:英雄迟暮,中兴之路上的孤勇与担当(1/2)

目录

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偏安一隅愁。

高宗南渡家国乱,幼主蒙尘岁月忧。

励志图强兴伟业,殚精竭虑解民愁。

奈何壮志难酬愿,青史长留泪几眸。

赵昚,字元永,乃太祖七世孙。想当初,太祖赵匡胤以神武平定天下,可谁能料到,他的子孙在皇位传承这件事上,却走得无比坎坷。到了南宋高宗赵构这一代,命运似乎又开了个大玩笑。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元懿太子早早离世,而他自己又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一时间,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成了南宋朝廷上下头疼的大事。

这边高宗正发愁呢,那边昭慈圣献皇后从江西回来,跟高宗分享了一个奇异的梦,也不知这梦到底是啥内容,反正高宗听后大受触动。再加上右仆射范宗尹、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参知政事张守等人纷纷上奏,建议从太祖后裔中挑选继承人,而上虞丞娄寅亮那封言辞恳切的上书,更是让高宗下定决心。绍兴二年五月,赵昚这个原本在宗室中不太起眼的孩子,就这么被幸运地选中,育于禁中,开启了他充满变数的人生旅程。

刚进皇宫的赵昚,就像一只被放进金丝笼的小鸟,虽说生活条件一下子从普通宗室子弟跃升为皇帝重点培养对象,但这其中的压力与挑战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三年二月,他被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瑗,不久又改为贵州防御使。五年五月,高宗采纳左仆射赵鼎的建议,在宫中立书院教育赵昚,这书院建成后就成了资善堂。赵昚深知机会难得,读书那叫一个勤奋刻苦,记忆力超强,天资更是出类拔萃,把周围的老师和侍从都惊得不行。二十六日,他被授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后来又一路加官进爵,封普安郡王,出阁住进宫外府第。

可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赵昚也经历了不少明枪暗箭。秦桧那可是南宋朝廷里的大奸臣,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绍兴二十四年,衢州盗贼兴起,秦桧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领一千人去抓捕,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报告朝廷。赵昚瞅准机会,趁着入侍高宗的时候把这事说了出来,高宗一听,大惊失色。第二天质问秦桧,秦桧这老狐狸还狡辩说不值得报告皇上,等盗贼平定后再上奏。退朝之后,秦桧一打听,原来是赵昚告的状,从此就把赵昚记恨上了。后来秦桧病重,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子秦熺代替自己当宰相,又是赵昚秘密致信高宗,才识破了秦桧的奸计。这一来二去,赵昚算是彻底得罪了秦桧一党,在宫中的日子愈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绍兴三十年,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年的二月二十四日,赵昚被立为皇子,改名玮,二十五日下诏昭告天下,二十七日,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赵昚离皇位越来越近,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当时南宋面临的外部压力巨大,金国屡屡犯边。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再度南下,高宗下诏亲征,可两淮地区很快就失守了,朝臣们吓得纷纷献上退避之计。赵昚年轻气盛,哪受得了这个,义愤填膺地请求率军为前锋,去和金人拼个你死我活。还好直将史浩头脑清醒,赶紧入朝劝阻高宗,说太子不宜率军出征,还帮忙起草奏章,通过中宫递上,请求让赵昚以卫从身份尽人子之职。高宗也想着让赵昚多见识见识各路将领,十二月就带着他扈跸到金陵。

在金陵的这段日子,赵昚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南宋军队的种种问题,也更加坚定了他日后改革强军的决心。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赵昚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昚。其实高宗很早就有禅位的想法,也跟赵昚提过,可赵昚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再加上当时边事紧张,就流着泪坚决推辞。等到从金陵回到临安,陈康伯请求离职,高宗再次表达了倦勤之意。中书舍人唐文若建议先别急着禅位,于是先下了建储的诏书,还赐名烨,结果监察御史周必大跟陈康伯一商量,说这名字和唐昭宗同音,不吉利,这才又重新拟定,最终确定为“昚”。后来学士承旨洪遵为太子择字,拟了四个都不合高宗心意,直到六月初九,高宗御笔赐字元永。

六月初十,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这突如其来的诏书,让赵昚既惊喜又惶恐。十一日,中使召他入宫面谕,赵昚还是本能地推辞不受,甚至想跑回东宫,高宗再三劝谕,他才勉强留下。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辅臣奏事完毕后回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完毕又入班殿廷。内侍扶着赵昚来到御榻前,他侧立不坐,内侍连扶了七八次,他才稍微就座。宰相率百官称贺,赵昚赶忙起身,一脸忧虑地说:“君父之命,出于独断。然此大位,惧不克当。”等朝班结束,太上皇帝前往德寿宫,赵昚穿上衣服,冒雨扶辇送行,一直到宫门都不肯停下。太上皇帝感动得不行,挥挥手让他回去,还欣慰地说:“吾付托得人,吾无憾矣。”左右侍从见状,都高呼万岁。

赵昚正式即位后,南宋朝廷就像一潭被搅动的深水,开始泛起层层波澜。他深知南宋积弊已久,内有秦桧余党把持朝政,贪污腐败成风;外有金国虎视眈眈,边境战事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唯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刚一即位,他就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举措。首先,任命张浚为少傅、江淮宣抚使,封魏国公,把抗金的重任托付给他,希望借助张浚的威望和能力,整顿军队,收复失地。同时,派遣刘珙等出使金国,报告自己即位的消息,表明南宋新君的态度。接着,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这一举动可谓是大快人心。岳飞乃南宋名将,一生精忠报国,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此事在南宋百姓心中一直是个巨大的伤痛。赵昚为岳飞平反,不仅是为了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更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励志图强、整顿朝纲的决心,一时间,民心大振,朝野上下对这位新皇帝充满了期待。

在朝堂之上,赵昚大力提拔重用主战派大臣,打压秦桧余党。他深知这些奸臣在朝中盘根错节,是南宋发展的巨大阻碍,必须连根拔起。于是,一场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暗中展开,赵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果敢,逐步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为后续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他还诏令朝臣举堪监司、郡守者,希望能选拔出一批有才能、有操守的官员,充实到地方治理中,改变地方官场的不良风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