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2)
就在村民们彻底绝望,准备任由骑士们为所欲为时,一阵破空声响起!
几支弩箭精准地射中了那两个正要掳走女子的骑士的马腿,受惊的马匹人立起来,将骑士掀翻在地。
几乎同时,铁木带着小分队从村口和村后的隐蔽处冲了出来,将剩下的骑士团团围住。
“光明教廷的走狗!你们烧毁村庄,抢夺财物,还敢强抢民女!今天,就让你们尝尝正义的滋味!”铁木怒吼着,率先冲了上去。
小分队训练有素的配合瞬间压制了措手不及的骑士们。
虽然骑士们的铠甲和武器更精良,但在人数和战术上完全不是小分队的对手。几分钟后,所有的骑士都倒在了地上,生死不明。
村民们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激烈的战斗,也从未想过,除了跪地求饶,还有反抗的可能。
“乡亲们!”铁木站在村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看看你们周围!看看你们的家园!看看你们的亲人!光明教廷所谓的‘神恩’,就是这样的吗?他们榨干你们的血汗,烧毁你们的家园,抢夺你们的女儿!他们不是神,他们是魔鬼!”
他指了指地上昏迷的骑士,又指了指那些被烧毁的邻村废墟的方向:“我们云国远征军,就是来终结这一切的!我们不是来侵略的,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但光靠我们不行,我们需要你们!需要你们拿起武器,拿起农具,和我们一起反抗!光明教廷的黑暗统治,必须被打破!”
村民们沉默了片刻,但很快,压抑已久的愤怒和恐惧被点燃了。一个年轻人第一个吼了出来:“对!我们不能就这么等死!”
“杀光那些狗贼!”
“反抗!”
愤怒的呐喊声在青石村的上空回荡。村民们颤抖着手,捡起地上的农具、木棍,甚至烧火棍,汇入了小分队的行列。他们或许没有精良的武器和训练,但眼中燃烧的怒火,却是任何压迫都无法熄灭的。
而就在这时,远处几个被烧毁的村庄方向,也隐隐传来了类似的呐喊声,以及……火焰燃烧的噼啪声。似乎,更多的村庄,正在以同样的方式,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与铁木队长带领的小分队在青石村掀起反抗风暴的同时,另一支云国远征军的小分队,正在澳大利亚大陆更为广袤的热带草原腹地活动。
他们的队长叫林风,一个瘦高个,眼神里总是闪烁着算计和观察的光芒,据说他曾是山东大陆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如今这精明劲,全用在了和光明教廷的周旋上。
他们落脚的村子叫“泥巢村”,顾名思义,村子里的房子都是用泥巴混合着干草,一层层拍打夯筑而成,低矮而结实。
这种土房有个好处,就是特别耐烧,除非火势极其猛烈且持续很久,否则很难彻底烧毁。
这对于经常面临光明教廷纵火威胁的村民们来说,是唯一的慰藉。
林风小分队来到泥巢村时,村民们起初也是充满戒备。但林风展现出了与铁木不同的亲和力。
他没有急着揭露光明教廷的罪行,而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教村民们改良农具,识别可食用的野菜,甚至帮他们修补加固那些泥巴房子。
他聪明地发现,村民们最痛恨的不是教廷的教义,而是那些横征暴敛、烧杀抢掠的圣骑士。
于是,他每次都巧妙地将话题引向那些具体、可感的恶行,比如某个骑士如何抢走了谁家的女儿,如何因为几枚金币就毒打老人。
渐渐地,村民们对这队“外来者”的态度软化了。
他们开始主动给小分队送来刚烤好的玉米饼,分享自己打到的猎物。林风知道,信任的基石已经打下。
“队长,教廷的骑兵队又出城了,往咱们这边来了!”村口负责了望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林风立刻吹响了约定的口哨。村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仿佛整个村子都睡着了。但只有村民们和小分队的人知道,他们已经悄无声息地钻进了地底。
这是林风和小分队到泥巢村后,与村民们共同挖掘的秘密武器——地道。
地道四通八达,连接着村子里的几处关键地点,甚至延伸到了村子外围的几个伪装得很好的出口。地道里不仅宽敞得能容人行走,还设置了几个小小的储藏室,村民们把粮食、种子、值钱一点的器物都转移了进去。
“他们进村了。”一个村民通过地道壁上的小观察孔低声报告。
几队光明教廷的骑士,果然如同往常一样,趾高气扬地进了村子。
他们似乎对村子空无一人感到有些不耐烦,开始四处搜查,推搡着打开几户人家的门,发现无人后,便开始发泄怒火,踢倒桌椅,用剑劈砍那些烧不坏的泥巴墙。
就在这时,村子里突然响起了几声短促的弓弦声!
“啊!”一声惨叫响起,一个骑士应声倒地,胸前插着一支羽箭。
骑士们立刻警惕起来,开始四处张望,高喊:“有埋伏!”
紧接着,从几个不同的角落,泥巴墙里突然伸出带着铁爪的钩子,钩住了骑士们的马匹缰绳,用力一拉!几个没防备的骑士被拽下了马。
“杀!”随着林风一声令下,村民们和小分队成员从隐藏好的地道出口和房屋内的暗门中涌出,手中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弓箭、削尖的木棍、甚至农用叉。
更阴险的是,林风早就让人在地道里挖设了陷阱。一些通往地面的通道被巧妙地设置成了活门,
当几个试图追击进入村口附近地道的骑士失足掉下去时,发出的惨叫让剩下的骑士们魂飞魄散。
村民们虽然害怕,但在小分队的带领下,以及之前积累的仇恨驱使下,竟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利用地道的复杂结构,时而集中攻击,时而分散骚扰,让光明教廷的骑士们如同在迷宫里被老鼠群起而攻之的猫,处处受制。
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光明教廷的骑士队就丢下了十几具尸体,狼狈不堪地逃回了他们的据点。
而泥巢村,除了几间房子被他们砍出了几道印子外,几乎毫发无损。
村民们看着那些消失在草原尽头的骑士背影,又看看身边这些虽然陌生但此刻感觉无比可靠的云国士兵,眼中充满了惊愕和难以置信。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光明教廷并非不可战胜,原来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对抗他们的暴虐。
林风站在地道口,看着村民们脸上重新燃起的生机,露出了一个狡黠而自信的笑容。地道战,只是开始。
靠近光明教廷控制区的一座名为“晨曦壁垒”的小城附近,活跃着另一支云国远征军的小分队。
他们的队长叫雷刚,一个身形魁梧、脸上带着几道刀疤的汉子,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说话声音也像打雷一样响亮。
他不像铁木那样沉稳,也不像林风那样狡黠,他信奉的是“拳头硬,道理就硬”的简单逻辑,但这份简单逻辑,在战场上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
雷刚小队同样遵循着与村民建立联系的策略,但他们与村民的关系,更多建立在一种粗犷的“江湖义气”上。
他们帮村民驱赶野兽,在农忙时搭把手,也从不仗势欺人。
很快,他们就赢得了附近几个村庄村民的信任。
雷刚看准了机会,他发现晨曦壁垒城虽然戒备森严,但城外的补给线却相对薄弱。
光明教廷需要大量的物资维持前线和城防,这些物资,就是最好的“猎物”。
“弟兄们,咱们不光要守好自个儿的家,还得想法子断断他们的粮草!”雷刚在一次与村民头领们商议后,对着自己小队和几个自愿加入的村民说道,“那帮龟孙子靠这些吃的、穿的、过日子,咱们就给他们的日子添点堵!”
于是,一场针对光明教廷运输队的“游击战”开始了。
雷刚带着小队和一小批身手矫健的村民,像幽灵一样在晨曦壁垒城外几条主要的运输路线上游荡。
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道路两侧挖设陷阱——深坑、绊马索、削尖的木桩,再撒上松土掩盖。
埋伏地点往往选在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和快速撤退的丘陵或灌木丛中。
一次,他们成功截获了一支押送粮草的运输队。
当光明教廷的骑士和步兵惊慌失措地从被掀翻的马车和陷阱中爬起来时,雷刚已经带着人用几支缴获的连弩和简陋的弓箭,配合村民的呐喊,制造出一种大军压境的假象。
运输队的士兵本来就提心吊胆,此刻更是心理崩溃,丢下物资四散奔逃。
雷刚小队则如同猛虎扑食,迅速冲上前去,将物资一一搬运到预先挖好的地窖里藏好,然后带着村民,在追兵赶到前,早已消失在茫茫草原中,只留下几具来不及处理的尸体和一片狼藉。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打我闪!”雷刚粗声粗气地总结着战术,简单直接,却异常有效。
他们从不恋战,抢到东西就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将骚扰、牵制发挥到了极致。
光明教廷的运输效率因此大打折扣,城里的士兵们也仿佛时刻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的状态。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光明教廷很快意识到了运输线的问题,开始组织小股部队进行清剿,甚至动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军,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当雷刚通过秘密联络渠道得知,一支超过五百人的光明教廷扫荡军正朝着他们活动的区域开来时,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带着人立刻跑路。
相反,他立刻向远在哨所城的朵安将军发出了急报,请求支援。
“告诉朵安将军,我们这里有个大鱼,请主力部队在‘三岔口’设伏,我们负责诱敌深入!”雷刚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仿佛不是在安排一场生死决战,而是在策划一次狩猎。
几天后,当光明教廷的扫荡军果然被雷刚小队和村民们用“诱敌”战术引入了朵安将军早已布置好的伏击圈时,他们才惊恐地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远比陷阱更可怕的“口袋”。
来自哨所城的主力部队从四面八方杀出,弓箭如雨,刀光剑影,将这支骄傲的扫荡军彻底撕碎在了三岔口附近。
雷刚带着自己的人,按照约定,在完成“诱饵”任务后,如同泥鳅般从侧翼溜走,消失在草原深处。
当他们回到村庄,看到村民们眼中闪烁的敬畏和感激时,雷刚那张粗糙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满足的笑容。这草莽间的铁拳,正一拳一拳,砸在光明教廷的肋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