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寒潮要来了(2/2)
他总能想到她前面,把她牵挂的人和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大包小包的冬衣买好,花了不小的一笔钱,但詹晓阳眼都没眨一下。
从商场出来,他们直接去了邮局,办理了加急包裹邮寄。看着工作人员将包裹收走,想象着家人收到时惊喜又安心的样子,两人才松了口气。
从邮局出来,已是中午。詹晓阳对刘小惠说:“小惠,你先回小屋休息一下,然后把现金拿到邮政给存了,记得给家里打电话,告诉阿姨我们给寄了衣服,让他们这几天注意查收。我还得去姑父的养殖场一趟,寒潮的事,也得跟他通个气,而且,这里头可能还有大机会。”
刘小惠乖巧地应下,自己先回了小屋。詹晓阳则叫了辆三轮车,直奔城郊。
来到养殖场,姑父正在鸡舍里巡视。看到詹晓阳来了,连忙把他请进办公室,姑姑热情地端上热茶。
“姑父,有件要紧事得跟您说说。”詹晓阳开门见山,又把对黄爸爸说的那套关于天气的担忧和听闻复述了一遍,同样引用了收音机预报和老人的说法。
姑父一听,脸色也凝重起来:“寒潮?真要来的话,可就麻烦了!我这鸡舍保暖得加强,不然鸡容易生病,产蛋量也会下降。这大过年的,鸡蛋需求正旺的时候……”
詹晓阳点点头,话锋却突然一转:“姑父,麻烦是麻烦,但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啊!您想,如果寒潮真的来袭,持续时间不长还好,万一像有些老人说的,是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天气,会有什么后果?”
姑父愣了一下,顺着思路想:“下雨下雪……道路肯定难走,运输困难……外地调运进来的鸡蛋成本会增高,而且可能供应不及时……”
“对!”詹晓阳肯定道,“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量可能减少,而本地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过年期间,是刚性上升的!此消彼长,结果会是什么?”
姑父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脱口而出:“鸡蛋会涨价!”
“没错!”詹晓阳趁热打铁,“而且可能涨幅不小!姑父,这就是咱们的机会!趁着现在天气还好,运输顺畅,价格稳定,您应该立刻着手,加大采购力度!除了您自家养殖场的产量,可以想办法从周边关系好、信誉佳的养殖户那里,或者从大的批发市场,提前囤积一批质量好的鸡蛋!数量可以大一些!等寒流一来,市场需求旺盛而外部供应紧张时,咱们再有序投放市场!一来可以稳定本地供应(赚取名声),二来这中间的差价,就是一笔可观的利润!”
他进一步细化:“您的团拜会是6号,还有两天时间。可以在团拜会上适当透露一点关于可能天气变化、建议客户适当提前备货的信息,但不要说得太绝对,以免引起恐慌或质疑。重点还是推销咱们的优惠套餐。等寒流征兆真的明显了,市场嗅觉灵敏的人自然会行动,咱们的准备就派上大用场了!”
姑父听着詹晓阳条理清晰、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红。他猛地一拍大腿:“高!晓阳,你这眼光真是绝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光想着保暖防冻的麻烦了!对!囤货!必须囤货!我下午就打电话联系周边的老伙计,再去批发市场转转!这要是操作好了,过年这波能赚平时好几个月的钱!”
看着姑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詹晓阳笑了。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将预警转化为商机,激发主动性,远比单纯提醒困难更有效。
“不过姑父,囤货有风险,投入也大,您还得精确核算成本,把握好分寸,别囤太多了造成积压。”詹晓阳最后不忘提醒一句。
“明白!有数!”姑父信心满满。
谈妥了这件大事,詹晓阳心里又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又和姑父聊了聊团拜会最后的准备细节,便起身告辞。
从养殖场回小屋的路上,詹晓阳靠在三轮车篷里,继续梳理着思路。
对于各个摊点,寒流的影响主要是客流可能减少,以及如果雨天太大,露天摊位可能无法经营。这个提醒可以稍晚几天,等天气变化的趋势更明显时再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乱。届时可以建议他们准备一些大的遮雨棚,或者和相邻的室内店铺临时协商一下避雨方案。
最后,是关于他自己的一项计划。他原本打算过年期间,利用离福建近的便利,亲自去一趟泉州,考察鞋业市场,为年后的“波鞋”生意寻找货源。但万一寒流导致老家山区道路结冰,出行将非常危险和不便。这个计划可能需要调整。
回到小屋,他把这个担忧告诉了刘小惠,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惠,泉州之行可能得变通一下。我记得你大表哥不是常年跑漳州、泉州的货运吗?他对那边的鞋厂、批发市场肯定门清。你看能不能跟你舅舅家联系一下,请大表哥帮个忙?过年期间他如果跑车过去,可以顺便帮我们探探路,找几家靠谱的厂家,拿一些不同款式、码数的‘波鞋’样品回来。我们出跑腿费和样品费。这样既安全,效率也可能更高。”
刘小惠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嗯!我大表哥人很实在,路子也熟!我明天就打电话跟舅舅说,应该没问题!”
“好!那就这么定!”詹晓阳满意地点点头。所有关于寒流的应对预案,至此基本清晰落地。
傍晚时分,詹晓阳独自出门,去各个摊点进行日常的结算。在结款时,他会有意无意地、用不那么正式的语气提一嘴“听说最近天气可能变冷,大家多注意保暖,也留意一下天气预报”,算是提前埋下一点心理准备的种子。
当他完成所有结算,背着再次变得沉甸甸的背包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时,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虽然寒流是潜在的威胁,但通过这一整天的奔波、沟通和布局,他已经将这种威胁尽可能地转化为了可控因素,甚至为一些环节创造了新的机遇。
天空愈发阴沉,北风呼啸着卷过街巷,预示着山雨欲来。但詹晓阳的脚步却异常稳健。
他推开小屋的门,温暖的灯光和等待他的身影,将是他迎接任何风雨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