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 第191章 纪念烈士祭扫活动

第191章 纪念烈士祭扫活动(2/2)

目录

与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相比,自己重生后所经历的些许挫折、正在为之奋斗的生意得失,又算得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刻有了更深刻的诠释。

整个悼念活动持续了约半个小时。仪式结束时,雨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班长再次扛起红旗,集合队伍,大家默默地、有序地沿着湿滑的石阶下山。

队伍依旧安静,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比上山时更加沉重,也更加充实。

在山腰处,他们遇到了正沿着石阶缓缓而上的下一个班级的同学,彼此用目光无声地致意,交接了这份庄严的使命。

回到学校,大家早已浑身湿透,又冷又饿。

但没有人抱怨,都急匆匆地赶回宿舍,用热水洗漱,换上干爽的衣服,才感觉缓过劲来。

然后相约着去食堂,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汤粉,驱散寒意和疲惫。

下午,学校没有再安排课程,全校统一自习,也算是对上午活动的调整。这对于詹晓阳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宝贵时间。

他需要静下心来,完成蔡老师交代的重要任务——撰写悼念活动的稿件。

回到教室,坐在安静的座位上,詹晓阳铺开稿纸,却没有立刻动笔。

他望着窗外依旧迷蒙的雨丝,回味着上午在纪念碑前的每一个细节,感受着内心那份尚未平息的激荡。

他先完成了那篇格式相对固定的活动简讯,客观记录了时间、地点、人物、流程,语言简洁准确。这是交给广播站的常规稿件。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他知道,蔡老师期望的,不是一篇流水账式的报道,而是一篇有真情、有思考、有深度的文章,能够真正触动同学们心灵的文字。

他思索片刻,提笔在稿纸的第一行,郑重地写下了文章的标题:

《今日盛世,如您所愿——清明祭革命烈士有感》

这个标题,既点明了主题,又蕴含了“传承”的深意,詹晓阳觉得比较满意。

接着,他饱含深情,开始撰写正文:

“清明时节的雨,带着沁骨的凉意,无声地洒落在潮城大地。我们卫校口腔班的全体同学,胸佩白花,手执黄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徒步登上西湖公园的山岗,伫立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仰望巍峨的丰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雨水的洗刷下,愈发显得光芒夺目,刺痛了我们的双眼,更震撼了我们的心灵。那一刻,喧嚣的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雨声淅沥,如同天地同悲的哀乐。

默哀的那一刻,我低下头,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不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悲壮的画面:是硝烟滚滚的战场,是先烈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影;是阴暗潮湿的牢房,是志士们面对酷刑拷打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是他们在青春正好、理想闪耀的年纪,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或许比我们此刻也大不了多少……

当我们绕到纪念碑的北面,看到那冰冷石碑上镌刻着的一个个滚烫的名字时,这种震撼达到了顶点。

那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那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父母,有爱人,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能够自由,为了我们今天的我们能够安宁地坐在教室里读书,他们选择了最壮烈的牺牲。

雨水顺着碑文流淌,仿佛是无尽的泪水,诉说着不尽的思念与哀伤。

‘让烈士的精神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管理处工作人员那朴实而深情的话语,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特别是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该如何‘传承’?

我想,传承,首先在于‘铭记’。铭记历史的苦难与辉煌,铭记先烈们的奉献与牺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时刻铭记,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从何而来,才会倍加珍惜。

传承,更在于‘担当’。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年代,我们则肩负着建设新时代的重任。

作为医学生,我们的担当,就是刻苦钻研医术,锤炼高尚医德,未来用精湛的技艺和仁爱之心,去守护人民的健康,去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为人民服务’?何尝不是对先烈精神的最好继承?

传承,还在于‘奋斗’。

将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珍惜时光,努力提升自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添砖加瓦。

这便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细雨依旧,松柏长青。烈士的英魂,已化作这绵绵春雨,滋润着大地;已化作这巍巍丰碑,屹立于天地之间,更应屹立于我们每个青年的心中!请先烈们放心,这盛世,正如您所愿;而这未来的、更加美好的盛世,将由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奋斗去续写!我们将以我之青春,续写您之未完之华章!”

詹晓阳文思泉涌,几乎是一气呵成。他将自己重活一世后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对历史责任的认知,以及对未来使命的思考,都倾注于笔端。

写完后,他又仔细地修改、润色,然后认认真真地誊抄在干净的稿纸上,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

詹晓阳将一篇简短的活动简讯和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稿,端端正正地叠好,郑重地投入了教学楼门口的校园广播站投稿箱。

看着稿件落入箱中,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精神洗礼。

雨还在下,但他的内心,却因为这次祭扫和这篇文稿,而变得格外清澈和坚定。

目录
返回顶部